經歷 15歲時輟學分擔家庭負擔
在以種玉米、水稻為主的山河村,趙子龍的父母靠著幾畝地供養著三個孩子,家里條件一直不好。盡管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趙子龍并沒有被嬌寵。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父親趙明奎的記憶里,雖然趙子龍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是他延續了兩個姐姐的性格,“從小就很懂事”。
“叮鈴鈴……”當下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同學們都結伴一起玩耍,唯有一個瘦小的男孩背起書包就往家里趕——他就是趙子龍。回到家之后,喂豬、下地、開農用車……趙子龍樣樣在行。
“家里條件一直不好。”姐姐趙芳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我媽媽有風濕病、心臟病,爸爸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也很多年了,他們的健康常年靠藥物維持,家里一直充滿著藥的味道。”她說,有時候,弟弟也很羨慕鄰居家的孩子可以放學后不用干活、盡情玩耍,但是他每次都是干完活之后才出去玩。有時候,爸爸心疼他,會讓他少干點,但他沉默不語,反而低著頭干得更多。
為了讓趙子龍能夠順利上學,他的兩個姐姐先后輟學打工。而趙子龍也沒有讓家人失望,“他成績一直是數一數二。”趙芳說。
然而,2011年,父親再次病倒了,那一年趙子龍正在上高一。當“股骨頭壞死”這個疾病開始纏繞在父親身上的時候,趙子龍發現越來越多的錢都送進了醫院里,家里的外債越來越多,甚至開始去銀行貸款了。每個月一兩千元的醫藥費將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來。
為了讓父親能夠安心治病,減輕家里的負擔,15歲的趙子龍毅然選擇了退學。“說什么他也不上學了,他知道家里沒錢……”很快,他成為家庭里的勞動主力,家里大大小小的活他都搶著干。
樂觀 從不抱怨苦口頭禪總說“還行”
農閑時,趙子龍選擇了出門打工,他感受到了家庭頂梁柱的壓力和責任感。
剛開始,趙子龍去了離家不遠的一家飯店做服務員。每天的起早貪黑他并不抱怨,一次又一次的熬夜讓他正在成長的身體變得更瘦了。“我媽媽很著急,我們看著也很心疼弟弟”,“這活兒太辛苦了,我們也不想讓他干下去”。幾個月之后,趙子龍不再當服務員了,他開始跟著親戚去工地里打零工。
在一個又一個的建筑工地,趙子龍干起活的踏實勁并不比大人們差,“從不多話,也不惹事,都默默地低頭干活。”工友們都很喜歡這個沉默寡言、能干的小伙。趙芳說,弟弟每在一個工地干活,都討人喜歡,因為他吃苦耐勞,從不嬌氣。有次他手被劃出了傷口,他也不在意,繼續埋頭干活。
工地體力活繁重,飲食水平卻很差,每天除了吃白菜就是豆腐,而趙子龍沒有半點怨言。對于工地的工人來說,最難熬的是拖欠工資。有一次因為向包工頭討要工資,“工人們還被追打,有些工友的腿被打折了,我弟弟因為跑得快逃過了一劫。”在姐姐趙芳的眼里,趙子龍的打工經歷“想起來就讓人心疼”。
有一次,趙子龍等工資等了20多天都沒能要到。“他出門時只帶了車費,而他知道家里困難,也不好意思跟家里人開口。”“他那時身上沒有一分錢了,盡管這個過程中,家里給他寄了200元生活費,但當他20多天后回到家時,已經瘦得不成形了。”想起弟弟,趙芳再次淚流滿面。
“還行”是趙子龍的口頭禪,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的苦,遇到了多少麻煩,面對家人的詢問,他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字。就算那次被包工頭追打,在家人面前,趙子龍也是以這兩個字概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