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訊在國際油價一路下跌,破49美元至五年半新低之際,有媒體這樣形容中國儲備石油“一批接著一批油輪正頻繁駛向中國港口。”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份,彭博社援引一家機構的數據稱,僅在10月18日上午10點,各條海運路線上就已經有80艘巨型油輪奔向中國,而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平均每天向中國運輸石油的油輪數量也僅為63艘。
根據湯森路透石油研究和預測的估值顯示,中國2014年12月的原油總進口量首次超過3100萬噸,相當于每日超過700萬桶,這比之前創下的月度進口紀錄高位還高出逾10%。
而據路透估計,中國去年12月原油進口量創紀錄高位,全年為充實戰略儲備而準備的原油較2013多出一倍。
不過,分析師并不太認為中國的大肆購買可以支撐起國際油市,油價自2014年6月起已經跌去逾50%。“關于中國增加戰略油儲的行動,我們認為這絕對是個意外之舉。從他們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們預計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將不會增加了。”Phillip Futures的分析師Daniel Ang說道,“我們預計中國的原油進口不會長時間維持在這樣的水平。”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
新年伊始,國際原油價格像開了閘的洪水一瀉千里,屢創新低。1月7日,作為國際原油標桿的布倫特原油終于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回到2009年5月的歷史低位,與2014年6月份時最高每桶115美元的價格相比,更是跌去近57%。
當原油市場開啟“瘋狂”模式,整個金融市場都不得安寧。股市大跌,避險資金大量涌入以美債為主的國債市場,全球國債收益率出現暴跌;以俄羅斯為首,被動加入石油價格戰的原油出口國早已苦不堪言,而中日韓等原油進口國則笑開了花。
高盛預計,2015年油價將持續高波動,由于全球原油供應充裕,需求疲弱,在市場找到新的平衡點之前,油價仍存在繼續下行的風險。在達到新的供需平衡之前,伊朗等新興市場石油輸出國面臨最大挑戰,而中國等新興市場石油進口國則是最大受益者。
中國等國家受益
僅從短期來看,中國無疑是此輪“石油大戰”中最大的贏家。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約60%的石油需求依靠進口。據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稱,如果油價持續下跌,到今年年底,中國將省下高達300億美元。
在國際油價大跌的背景下,除了中國加大石油儲備外,事實上還有很多其他好處。
中國正通過多種方式勾勒石油消費路線,包括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連續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以降低石油消費占比;加大原油進口,增加石油戰略儲備;批復上期所原油期貨,試圖從一個油價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石油消費中價格的主動掌控者等。
同時,在環保戰略與能源安全的背景下,未來5年石油消費在中國將穩步下調;而原油期貨市場的開放,使中國謀求在國際原油市場中擁有更多的議價權力,也將倒逼國內的石油市場迎來國際的市場化競爭。
在具體行業影響方面,有媒體分析認為,對中國航空業、航運成本、傳統汽車等將從中受益。
國際金融時報則認為,油價暴跌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會比之前預測的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
影響世界經濟
安信證券證券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在國際油價大跌的背景下,將會給世界經濟帶來10個問題:
問題1、如果油價太低,石油就會被留在地下。
問題2、油價下跌已經對頁巖油的開采和海上鉆井產生影響。
問題3、頁巖油業務對美國就業具有巨大的影響。
問題4、低油價往往會導致引發廣泛后果的債務違約。如果違約成為普遍情況,可能會影響銀行存款和國際貿易。
問題5、低油價會導致石油出口國崩潰,并且幾乎損失其出口的所有石油。
問題6、油價下跌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可能比油價上漲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利影響要小得多。
問題7、由于油價較低,期待的海外原油和液化天然氣銷售很可能會消失。
問題8、如果油價低,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將變得更加困難。
問題9、油價大幅下跌往往會導致通貨緊縮,正因為如此,才會引發償債困難。
問題10、石油價格的下跌似乎反映了一個根本的問題:世界已經達到債務擴張的極限。
?
?
相關鏈接:
媒體點名“三大幫派”代表人物:蔣潔敏等是石油幫
首批72家央企負責人降薪 包括中石油中石化
一張圖看清民營石油系富豪:2人因央企改制上榜(名單)
石油暴利稅起征點提高至65美元/桶 三桶油減負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