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延慶縣大榆樹鎮下辛莊村的奶牛養殖戶把多余的新鮮牛奶倒入下水道。京華時報記者徐曉帆攝
據新華社電針對近期“賣奶難”問題,農業部昨天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
農業部表示,將積極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1月8日,農業部與伊利、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保護奶農利益。
農業部表示,將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工作。目前,農業部已啟動全國奶業生產周報制度,及時調度生鮮乳生產銷售狀況,重點收集乳品企業拒收數量、奶農倒奶數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況。
農業部稱,將積極爭取財政、工信、質檢、食藥監等有關部門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農救助、奶粉臨時收儲、擴大乳制品消費等方面政策措施。
下一步,農業部將繼續及時監測全國生鮮乳生產銷售形勢,根據形勢變化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適時出臺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的政策和措施。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山東,“倒奶殺牛”現象蔓延至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北方主產區,主要發生在散戶中間。“這一輪‘倒奶殺牛’相比以前有所加劇,多個地區都出現了。2014年年底,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也出現奶農棄養,這在15年來還是首次。”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
“全球奶價低迷在今年7、8月份前不會有改觀。如果不解決現在的賣牛殺牛問題,會影響今后兩年到3年的奶業發展。”王丁棉說。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未來受乳企庫存奶粉較多、乳制品消費增速下降以及國際市場預期增產降價等因素影響,乳企收購生鮮乳的積極性仍不高,養殖小區和散養戶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北京落點
奶企承諾全部收購 奶農期盼合同保障
記者10日獲悉,針對連日來媒體披露“北京延慶縣奶農因收購量急劇下降倒掉多余鮮奶”一事,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經多方協調,奶企和收購商已全部收購牛奶,但奶農表示,希望能與收購商簽訂合同。
記者10日來到位于延慶縣下辛莊村村頭奶站時,擠奶工作已經收尾,工作人員正將鮮奶出售給當地居民。養殖大戶張先生說,收購商給出每斤1.3元的收購價,“之前每斤是1.5元,現在這價格肯定賠,但在全國多地都面臨賣奶難的情況下,能把奶賣出去就不錯了。”
延慶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磊表示,“‘賣奶難’主要在下辛莊村這樣的養殖小區,產奶量約占全縣的1%。”在政府的協調下,奶企和收購商已開始收購全部牛奶。
“前一個收購商不跟我們簽合同,結果拖欠4個月40多萬元奶款,我們起訴到法院,但拿不出證據。”奶農稱,雖然政府臨時幫助解決了賣奶難題,但新收購商也沒有和奶農簽訂合同,“希望能簽一份合同,奶農也需要有個保障。”
據下辛莊村村主任
李志勇介紹,該村的養殖小區從2003年開始建設,是縣鎮重點支持的乳牛養殖區,不少村民曾經靠著養牛發家致富。目前,該村共有養牛戶23戶,存欄奶牛約180頭,其中產奶牛70頭,日產奶量約2500斤。
“但從去年8月開始,牛奶開始滯銷了。”從今年1月1日起至1月8日,因收購量急劇下滑至1500斤,每天剩余1000斤鮮奶。“冬天天氣冷,奶站有個儲奶罐,能儲存3噸奶,但是每周得清罐2次,多余的奶只能被倒掉。”
>>背景解讀
“倒奶殺牛”背后凸顯奶農弱勢地位
專家指出,奶源過剩、消費低迷是造成“倒奶殺牛”的直接原因,深層次原因則是奶農與奶企間關系失衡,凸顯奶農的弱勢地位。
“從供需關系看,造成賣奶難的直接原因有兩點,一是進口奶粉價格持續走低,國內奶源總體過剩,二是我國乳制品消費市場低迷,導致需求減少。”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毛長青說。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國際奶粉價格持續走低,同樣1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國產奶粉平均低1萬元左右,乳品企業更愿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對國內生鮮乳的依賴明顯減少,而去年國內生鮮乳產量增長5.2%,進一步導致奶源的過剩。此外,乳制品消費市場低迷也是一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去年前10個月我國乳制品總產量同比下降0.04%,乳品企業收購意愿降低。
“除此之外,奶農‘倒奶殺牛’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據農業部奶業辦公室副主任鄧興照介紹,與奶業發達國家大都實行養、加、銷一體化經營不同,我國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脫節,乳品企業掌控生鮮乳的收購權和定價權,奶農在價格上沒有發言權,“奶少時搶奶、奶多時拒收”,成為乳企和奶農失衡關系的真實寫照。“養殖環節的利潤占乳業整體利潤不足10%,奶價議價權掌控在乳品企業手中,形勢不好時奶農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極端情況下只能殺牛棄養。”原中國奶協常務理事王丁棉說。
?
?
相關鏈接:
廣東奶農每天忍痛倒奶超20噸 乳企仍在觀望
多地現奶農倒奶 部委緊急發文奶協牽線乳企讓步
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倒奶 養豬戶買鮮奶喂豬
青海奶農因牛奶滯銷倒奶賣牛 奶價比礦泉水便宜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