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故事 從小照顧弟弟 她用打工積蓄給弟弟買了房
陳秋燕出生在長寧縣一個小村莊,家里沿襲著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父母很早就去了廣州,我的生活重心就是照顧弟弟。”陳秋燕說,“陳杰從小到大所有的衣服褲子,甚至內衣內褲都是我給他買。但上中專之前,我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都是揀別人的來穿。”
2003年,初中畢業后,陳秋燕去了廣州打工,后來靠發傳單打工,半工半讀考上了大專。畢業后,踏實仔細的秋燕,進了廣州的“德州撲克”游戲公司工作,從行政做起,后來慢慢負責起了培訓、招聘、采購和財務等工作。“那個時候我底薪就有6000多元,我終于可以買喜歡的東西,還經常周末和朋友出去旅游,每個月我還從廣州飛回宜賓看看奶奶”。
與此同時,秋燕還用自己的積蓄,在長寧為弟弟買了套房子,一切生活仿佛都順意地進行著。在2012年,秋燕認識了她曾以為的真命天子。“當時我就想,以后把爸爸媽媽和弟弟都送回長寧,他們就在老家悠哉悠哉的養老,有了房子弟弟也能娶個媳婦,我雖然嫁到廣州去了,還是要每個月都回來看望他們”,說這話的時候秋燕望著天,嘴角是微笑的。
但是現在,陳家在巨額債務面前過得捉襟見肘。午飯時間到了,陳媽媽忙著用開水燙了一顆花菜,滴幾滴油,用微波爐打熱一下,就是三個人的午飯了。說起這些事的時候,陳秋燕并沒有掉一滴淚,甚至一直都是笑容可掬的,特別是和陳杰對視的時候,倒是旁邊的陳爸爸忍不住哽咽了起來,“真的是揮霍她了,這輩子就搭進來了”。秋燕依舊笑著,握著陳杰的手對他說“喊爸爸不哭,跟爸爸說不要哭”。
對話“最美姐姐”
不會責怪別人只希望全家過得更好
記者
你每天如此拼命,會很累嗎?如果受不了的時候怎么辦?
陳秋燕
其實會很累的。我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晚睡早起拼命工作,就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我以前也很喜歡睡覺,但是現在我不起來,他們就沒得飯吃。
記者
小時候家里重男輕女,你有沒有埋怨過爸媽?
陳秋燕
有啊,小時候只有他有鈣片吃,我偷偷吃了一塊,媽媽追著我打了幾條田坎,那個時候還是覺得不公平嘛。
記者
現在為了這個家又要付出這么多,會不會覺得不公?
陳秋燕
那也沒辦法,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這自然就是我的責任了。以前我對爸爸媽媽,覺得只要拿了錢了,買了禮物,就算是孝順了,但是現在感覺親情是更緊密了。
記者 男朋友和你分手了,你怪他嗎?
陳秋燕
不怪他。我家頭這個情況,責任太重了,換個位置想一想,是誰都會猶豫的。其實他當時還提出要幫助我,幫助我的生活的,但是我拒絕了,也不想為難他。
記者 你落差大嗎?有沒有偷偷哭過?
陳秋燕
大啊,本來好不容易全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了。房子買了,弟弟升任工廠的線長,我也馬上要結婚了,結果一下子全部都變了。但是我不能哭啊。陳杰才出車禍的時候,我媽都開始神智不清了,我就曉得我不能哭,我一垮,全家都要亂。到后來也就不想哭了,哭也沒有用,還是好好照顧他,希望弟弟能好一點,以后我們還要一起照顧爸爸媽媽和奶奶。
愛心匯聚
捐款一一記錄 期盼日后報答
陳杰車禍之后,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低保已經申請了下來,政府還給了我們1500元的困難補助。”陳秋燕介紹,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護士,也都對秋燕一家格外照顧。有的護工看她實在太忙太累,主動幫著照看陳杰。神經外科一科的彭華副主任,更是隨叫隨到。親朋好友也紛紛為他們捐錢,有些原本不認識的人在聽說他們家的事情之后,都慷慨解囊。細心的秋燕一家,將每個捐了款的人和金額都一一記錄,“以后孩子好點了,我們要報答他們。”陳爸爸說。
而現在,陳杰在家人的細心照顧和醫生護士的全力看護下,經過12次手術,一周以前,陳杰終于逐漸進入康復階段,從神經外科轉到康復科。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跟著秋燕來到了病房時,陳杰父母正用輪椅推著他出去做完康復訓練回來,一見到秋燕,他就笑了起來,喊“姐姐”。經過康復訓練之后,陳杰已經能說一些簡單的詞,他喜歡照相,會對著鏡頭比“耶”。最喜歡秋燕給他按摩雙腿,每次一按摩,他就很開心的笑。
可是醫生也不知道陳杰能康復到什么程度,也許會更好,也許不會。雖然陳杰現在只有左手能動,連“媽媽”都不會喊,但秋燕告訴記者,“其實最痛苦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轉到康復科,我心里頭那個石頭也就落下來了”。
?
相關鏈接:
家族基因太強大 馬來妹“選美姐姐”也爆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