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9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黎光 實習生 王潔敏)剛剛去過的一年,市民有時仍為菜籃子缺少葉菜所困擾,引起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新年伊始,《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我市“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的意見》作為市政府今年一號文件印發,以前所未有之力度和舉措,推進“菜籃子”這個一號民生工程的建設。
鼓勵龍頭企業種菜
受高溫、高濕和強臺風等氣候條件影響,我市每年5-10月為蔬菜供應淡季,11月至次年4月為蔬菜供應旺季。如何做到全年較均衡生產?《意見》提出全面推進“菜籃子”基地建設,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意見》摘要
以保障城鄉葉菜供應為重點,以實現蔬菜年均衡上市為目標,采取鼓勵政策,引導和扶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蔬菜種植大戶,重點在馬坡洋、新坡洋和那力洋等常年蔬菜基地,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種植葉菜,直銷本地市場。
重點支持本地黑山羊、牛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和改造,配套解決畜禽養殖小區污染治理問題。加快推進生豬屠宰資源整合工作,提高活禽、生豬等禽肉類生產加工能力,滿足市場多種消費需求。發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扶持養殖場環境保護設施、水生動物防疫設施、循環水利用和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建設。組建遠海捕撈船隊,增加水產品供應能力。新建和改造一批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畜禽和水產原良種場。鼓勵和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大戶投資“菜籃子”工程建設。
各界聲音
市農業局種植業處提供的資料顯示,2010年以前,我市已建設常年蔬菜基地2.5萬畝。為保障海口217萬人蔬菜消費需求,蔬菜自給率達80%以上,全市年蔬菜產量要達32萬噸,確保最低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量5.1萬畝。截至2014年12月20日,我市常年蔬菜基地達到5.1萬畝,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沿岸、羊山地區及西秀等近郊地區,300畝以上的菜地有27個。
目前,由于新坡洋、大力洋菜田基礎設施工程仍在施工中,加上一些蔬菜基地在“威馬遜”“海鷗”臺風災后維修及備耕,我市常年蔬菜基地實際種植蔬菜面積4.3萬畝,我市去年常年蔬菜基地共生產蔬菜28萬噸,蔬菜市場自給率71%。
種植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應加強引導和扶持,提高現有基地生產能力。繼續扶持蔬菜大棚建設。加強蔬菜科研工作,不斷提高科學種菜水平。制訂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助推蔬菜產業發展。
儲備和調運蔬菜保供應
去年7-9月,受“威馬遜”“海鷗”強臺風及強降雨影響,我市常年蔬菜基地渠道、生產道路被沖毀,2800畝蔬菜大棚全部受損。進入11月下旬以來,我市連續遭遇低溫陰雨天氣侵襲,蔬菜病蟲害較多、生長慢、產量低,致使供應量跟不上。為此,《意見》提出強化應急調控能力建設,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穩定。
《意見》摘要
對蔬菜種植面積、產量、交易量、庫存量及價格進行及時監測預警。加強對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經營蔬菜的超市的運行情況及價格監測,強化對蔬菜生產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警,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及時向社會發布信息,以穩定市場預期,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
完善建設監測、儲備、投放和調運“四位一體”肉蛋菜等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保障體系,要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主要“菜籃子”產品儲備制度。組織生產流通企業,在蔬菜生產供過于求時,加強收儲,異地運銷;在“菜籃子”主要產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時,實行“限價”“差價率”調控等措施,抑制菜、肉、蛋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價格的過快上漲。
各界聲音
市物價局負責人介紹,去年12月31日,市物價局曾下發《關于做好實施蔬菜價格調控保障市場供應工作的通知》,決定從今年1月2日起至1月31日連續30天為市民供應平價蔬菜,委托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和秀英區公益性批發市場組織貨源,蔬菜品種為大白菜、小白菜、蓮花白、上海青,數量為200噸/天,連續組織30天,累計組織6000噸蔬菜平價供應海口市場。
據介紹,政府平價蔬菜批發價格、零售價格由市物價局按低于目前市場價格進行核定,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可每周對政府平價蔬菜銷售價格進行調整,確保市民吃到平價菜。這種儲備、調運機制可在非常時期發揮平抑菜價的作用。
“有得吃”
更要“放心吃”
去年底,病死豬肉突破國人耐受力,引來市場大整頓。蔬菜農藥殘留則長期倍受關注。海口市這次出臺的《意見》特別提出加強質量監管,確保“菜籃子”產品安全。
《意見》摘要
推進標準化生產。以蔬菜標準園創建為抓手,加快形成一批蔬菜標準化產業園。全面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創建和認證工作。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模式,搞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和水生生物增值放流。強化對“菜籃子”產地周邊排污單位環境監管,引導農業經營者合理使用農藥及其他農業投入品,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加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抓緊建立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加快完善區、鎮、村(基地)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形成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進一步提高執法水平。加快推進市農業檢驗檢測中心項目建設,完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等檢測室建設。
強化農產品市場監管。加快建設蔬菜、肉類流通追溯體系,完善肉菜流通追溯運維管理機制,逐步建立產品標識制度和產銷地準入制度,實現“菜籃子”產品的全鏈條追溯體系,做到“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
加強防疫隊伍建設,確保免疫100%的密度,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經費保障機制。
各界聲音
海南藍海水產交易中心董事長谷峰認為,海南是全國最大的羅非魚、石斑魚、觀賞魚等水產品養殖基地,也是海洋捕撈大省,然而我省在水產品檢驗檢疫方面卻是個空白。就是說,菜檢了、肉也檢了,就是水產品除出口外,都沒有得到檢驗,而國家在這方面是有章可循的。一些外省市早已建立水產品檢驗制度,我省的水產品銷到當地后,往往受到強制檢驗,等待檢驗又容易使水產品變質,影響到我省水產品的順利銷售。他認為,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早日建立水產品檢驗檢疫制度,海口市應在全省率先突破。
清華大學毛教授表示,我們學校研發了一種互聯網農業管理技術,從前期給土地采樣、種植,再到蔬菜送到百姓餐桌都全程監控,食品安全上有源可溯。在生產中,通過互聯網隨時監控土壤的PH值、二氧化碳、含水量等,電腦對監測結果進行處理,并調動有關設備自動連接,進行灌溉、施藥等自動化管理,降低生產成本。
直銷店開到家門口
在海口,買菜到“菜市”、批發到“南北”已形成習慣和思維定式。這里的“菜市”指分布全市的農貿市場;“南北”指全省最大的批發企業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然而,“菜市”這種二級市場無形中增加了流通環節;規模受到限制的“南北”市場經營長期處于飽和狀態,現有規模無法承擔全省的蔬菜流通保供任務。為此,《意見》提出加快流通體系建設,提升流通鏈條管理和流通效率,減少流通環節和降低流通成本。
《意見》摘要
規劃、建設、完善大中型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農副產品流通全鏈條實行整合優化。將大中型農產品市場規劃納入全市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研究建設若干家主體多元、功能齊全、分區合理、輻射全省的大中型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形成公開有序、規范透明的競爭機制。切實發揮批發市場的農產品聚合、集散、配送、倉儲和輻射帶動作用,整合優化收購、批發、配送、零售等農副產品流通環節,充分發揮大型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的調控作用,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鼓勵引導大型肉蛋菜流通企業、大中型連鎖超市、學校、酒店等團體終端用戶,直接與菜籃子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產供銷對接合作,形成多層次、高效率、環節少的農副產品直供直銷配送體系。
各界聲音
海口市商務局提供的資料表明,海口蔬菜批發尚未形成統一透明的競爭格局。直供直銷企業、平價菜銷售網點數量不足,平價菜供應量占比小。統一信息調度平臺尚未完全建立。
市商務局負責人認為,應推動蔬菜批發市場建設,逐步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持續推動農貿市場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工作,不斷增加蔬菜銷售網點的規模和數量,發展現代營銷方式。引入新型銷售終端模式,增加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專區)、便民平價流動菜車、直供直銷配送中心、直營門店、社區自助平價菜攤、24小時便利平價農產品專柜與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商家的數量。引導大型零售流通企業、連鎖超市、學校,酒店等終端用戶直接與產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生產和“農超對接”。
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負責人林雄表示,南北市場今年7月地租到期,加上目前的規模較小,無法擴大批發規模、有效降低成本。因此,搬遷并擴大南北市場規模應是當務之急。南北市場堅定響應政府的號召,將在葉菜種植、島外調運、保供穩價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
相關鏈接:
海口發布今年一號文件 十大舉措豐富市民“菜籃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