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是一項民心工程,是農村發展到城鎮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項能讓廣大農民居民最終受益的舉措。針對當前我市“村改居”工作存在的種種問題,建議出臺全市統一的可操作性強的規范“村改居”工作的相關文件和政策,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明確“村改居”工作的發展目標和指導思想。城市化的實質就是要把傳統農民吸納入現代化的體系中,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生存狀況和社會地位,公正公平地對待農民,使他們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普遍受益而不是繼續受損,這應該成為一種指導思想,以此來設計土地補償、拆遷安置、集中居住、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生活服務等一系列具體制度。
實現從“外源式”到“內生式”的“村改居”。“外源式"村改居是指“村改居”在政府主導下、具有運動化形式的,進行由農村管理模式到城鎮社區的改革。而“內生式”的“村改居”是指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經濟結構、村民就業方式和文化生活需要等發展到城鎮水平的條件下,由農村管理模式自然過渡到城鎮社區管理模式。我們應弱化“村改居”外部主導性的特征,不斷強化內生性的特征,促使“外源式”村改居模式逐步向“內生式”“村改居”模式轉變。
只有積極構建一個政府、村(居)委會、村(居)民的利益共享發展格局,才是逐步解決從“外源式”村改居到“內生式”村改居的根本轉變。
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職能轉變。資金短缺是“村改居”面臨的普遍難題,要減輕“村改居”過程中政府和居委會的負擔,就要弱化政府主導性的特征,強化社區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政府職能社會化,借助市場力量和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完成。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改革社區的投資融資體制,增加投資融資渠道,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社區的開發建設。
原有集體經濟的資產處置,要公平公正地量化到個人。“村改居”,必須將原有的村集體資產,如土地、資金、村屬企業等等,從原管理者手中剝離出來,如何處理這一部分集體資產,也是“村改居”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根據一些地方的探索,“村改居”中集體資產的處置應以明晰產權關系為主要內容,以集體資產公司制改造為主要形式,實施綜合配套改革,具體可采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業兩種模式進行。
在“村改居”工作中,要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切實解決就業問題。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幫助居民就業。政府應從居民就業的大局出發,制定稅收優惠等政策來有效解決企業因居民身份帶來的勞動成本增加而不愿雇傭原“村民”的問題,鼓勵企業安排“村改居”居民就業。而且還應予以城鎮下崗職工同等的就業待遇。完善勞動就業培訓體系和服務管理體系。各社區應“請進來”,不定期請行家里手為居民開展免費的勞動技術培訓;“走出去”,多與企業建立用工聯系,盡力搶占就業先機,擴大就業信息來源,并及時建立勞動服務站和勞動力就業信息庫,服務于社區居民。
此外,由于長期城鄉二元結構的藩籬,海口市農村廣大地區的各項公共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根本無法與城鎮相比。因此,在我市“村改居”工作中,應履行政府應盡職責,確保財政對公共管理和公共設施的支出。
?
?
相關鏈接:
海口:“村改居”后人均得50平方米海景房和18平方米商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