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3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韋瑋 實習生 王秋芳)目前,患者在醫院診斷和治療之后,如果要使用藥物治療,就必須到醫院的藥房拿藥,而醫院藥房的收入成為醫院正常經濟運轉的重要部分。對此,海口市政協委員徐普在今年的兩會上建議盡快落實“醫藥分開”制度,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獲益。
醫藥分開是指醫院不設門診藥房,門診病人憑醫師處方,自主選擇社會藥店購藥,醫院只設住院部藥房,藥品收入全部上交政府主管部門,經過考核再將藥品的收入返還給醫院,醫院通過提高醫療技術服務費用及政府補貼的方式彌補收入。
徐普認為,這種“醫藥分開”的制度,是國家從醫藥管理制度上解決“以藥養醫”、“藥價虛高”、防止購銷活動中腐敗現象的關鍵;是理順醫藥產業鏈、規范藥品流通秩序的根本性措施;是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最有效途徑。
他說,當前大部分醫療機構都是自負盈虧,而保守估計,醫院30%利潤都在藥品上,假如這筆收入沒有了,醫院很可能會從其它地方填補,例如減少開藥,增加儀器治療、手術治療等。“要推進醫藥分開,首先就應該以法律的形式把政府給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費用、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基本投入固定下來。同時,采取分級承擔原則,各級財政分別按一定比例,落實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的政策補償金,保障公立醫院健康運行和發展。”
他指出,政府給予的補償無論增長多快,財力畢竟是有限的,醫院要發展,資金缺口將長期存在,僅靠“收費平移”是不行的。因此,除增加投入外,還要提高醫療技術服務費用,通過競爭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通過提高自身醫療服務水平來合理增加收入,使醫院、患者和醫務人員三贏。
他還建議改變藥品定價及傳統流通模式,使患者切實受益。比如國家藥品定價應充分考慮到原材料上漲、科研投入等費用,給予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借鑒國際巨頭制藥企業創新藥物自主定價的機制,使藥品流通模式由分級銷售層層加價向現代化物流模式轉變,在確保藥品安全的前提下,發展醫藥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實現藥品流通高效率、高效益和低成本的運行;根據相關準入條件,凡是合法的、有處方藥銷售權的社會零售藥店,均應被確定為醫療保險定點藥店,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降低百姓負擔等。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