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3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小萍?楊杰?實習生?楚斯薇)小攤小販占道經營一直是擋在城市形象美化工程前的“攔路虎”,不但影響市容市貌,還給城市交通帶來了一定影響。近年來,海口市加大對占道經營的打擊和管理力度,使這類現象得到一定緩解。但目前,我市占道經營的現象依然普遍。對此,部分政協委員建議,全面開展“小環境”治理,將責任落實到最基層。
記者調查
占道經營現象普遍
2月2日上午,記者在大同路友誼天橋上看到,賣水果、衣服、圍巾的小攤販不少。因天橋連接主干道,人流量大,加之許多客人對于販賣的商品駐足選購,造成天橋上十分擁堵。“每天下午下班經過這里都很堵,許多攤販把本來就不寬的天橋都‘霸占’了。”家住解放西路的符先生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友誼天橋占道經營現象都比較嚴重。
隨后,記者來到博愛南路,這里的占道經營現象也比較普遍。因為道路兩側店鋪空間較為狹小,不少商家便將部分商品擺放在門口,占據人行通道。道路兩旁也有不少小販擺攤,經營手機貼膜、衣服、飾品等。上午11點半后,前來購物的市民較多,加之多數市民都是騎電動車,出現了經營者占人行道經營,消費者占機動車道購物,交通十分擁堵。
火車站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下午3時許,記者在海口火車站看到,各種攤販把攤位擺在廣場過道上,有賣水果的、賣工藝品的、賣燒烤的、炒菜的……不僅堵塞了交通,經營中產生的垃圾也被隨意丟棄。
管理難點
多種因素致“反彈”
“城管抓得嚴時,就沒人敢出來擺,可城管走了以后,就又是老樣子,緊一陣松一陣的。”?海經院副教授劉洪告訴記者,占道經營的攤主很多是下崗職工、城中村居民、離城區近的農民、進城務工群體等人群,這部分群體當中,多數務工技能較單一。“因此,他們往往選擇投入少、‘門檻低’的流動攤點來謀生。”
劉洪說,乍看之下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的主要問題是攤販的不自覺,但是這種現象的發生與市民的消費習慣也有很大關系。“許多市民習慣于在路邊攤點購買水果、蔬菜、食品,或是貪圖便宜,或是求個方便,但是這種方便卻是以犧牲更大群體的方便為代價。”
劉洪認為,一些居民區所處的地段沒有市場或指定擺賣點,流動性攤檔就極易產生,占道經營也隨之而來。“另外,許多市場規模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由于以前的市場規劃不太合理,有些市場太小,所賣的東西很單一,加上收費不統一等,都是占道經營現象出現的原因。”
委員連線
開展“小環境”治理
針對火車站占道經營現象,政協委員蔡鐵建議以“占道經營、亂擺亂賣、亂停亂放、亂丟亂吐”為專項整治主要內容,對海口火車站、海口火車東站等進行聯合整治。他說,整治行動應按照“用路于民、還路于民、入室經營”的要求,采取市區聯動、區街聯運的方式,錯時整治、交叉執法、有序疏導、定崗定責管理等方式,對車站各類非法占道經營行為和違反經營行為和違反市容秩序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大規模、連續式、高強度的整治,特別是取締無證經營攤販。
一些市民則建議,采取“疏堵結合”的辦法,開展便民疏導點、夜市一條街及旅游特色街區等試點,制定相關管理標準和規定,加以規范化管理。
“我們都懂得,大環境是由各種各樣的小環境構成的,小環境美不美、舒適與否,也關乎一個城市所展示的風貌,小環境的改善是最直接的民生問題。”政協委員林銀燕建議,全面開展“小環境”治理,政府指定專門機構,建立有關制度規定,撥付專項資金,開展專項行動,將責任落實到最基層進行小環境治理,并建立監督檢查驗收機制,切實保證公眾權益,并將相關民眾當事人列入考核驗收人,保證處理后果的有效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