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3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曾麗園)海口建設“四宜三養最精最美”省會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一個新高度,農村環境問題不容忽視。政協委員吳光亮提案建議,要全面推進海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加大舉措改善農村臟亂差的問題。
據了解,海口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四宜三養海口”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明確提出“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完善垃圾集中處理體系”的要求。但就目前情況而言,農村垃圾處理現狀不容樂觀,農村臟亂差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垃圾處理方式造成農村二次污染,影響到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據統計,海口市下轄23個鎮(含原府城鎮)250個行政村,農村人口約48萬人,按照人均日產垃圾0.5公斤計算,垃圾日產量為240噸。吳光亮說,海口只有近郊村將垃圾收集送往市垃圾中轉站進行處理,而其它各鎮、村(居)的農村垃圾主要是利用本村域內的廢溝廢塘,以村(居)為單位進行簡單的填埋或露天堆放,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農村垃圾的收集處置仍然是個薄弱環節。”
吳光亮認為,導致海口“垃圾圍村”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導致生活垃圾數量增加;二是農村群眾環保意識弱,參與性差;三是環境衛生管理體制不健全;四是農村生活垃圾運營專項經費不到位。
為此,吳光亮建議,要建立與海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農村垃圾收運和處理體系;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都來關心、參與、支持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置工作;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分級負責、齊抓共管”的原則,逐步建立起“戶→村→鎮→市”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四級管理體制。
“農村垃圾處置的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因此,建議市政府從2015年開始著手建設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實現“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吳光亮表示,在提高農村垃圾處置水平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效運行和管理機制,嚴格考核獎懲。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