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3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曾麗園 特約記者 敖日丹)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口市的法治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依法治市的理念正在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3日,人大代表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劍平、海口市龍華區人民法院院長袁衛衡、海口市瓊山區人民法院院長陳建軍做客海口網《海口會客廳》,暢談依法治市和司法改革。
堅持司法為民 多項舉措便民利民
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廳為群眾提供老花鏡、紙筆、復印等服務,在法院設置POS機方便當事人刷卡繳費,還推行郵寄立案和上門立案、當事人預約立案制度等。吳劍平說,這是海口中院踐行“積極打通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之一,“此外,我們還加強巡回審判力度,啟動流動法庭車,巡回審理案件40余件,與基層社區加強聯系,構建基層送達網絡。”
便民利民舉措的另一大亮點是特色法庭的建設,吳劍平介紹,根據海口的實際情況在秀英法院設立少年法庭,在龍華設立交通法庭,在瓊山設立環保法庭,在美蘭設立醫療法庭。
遠程網絡視頻庭審極大方便了群眾訴訟。袁衛衡說:“案件當事人可以在法院的視頻庫和最高人民法院進行對話,也可以在他的居所地和法官面對面,這種方式有效的節約了老百姓的訴訟成本。”袁衛衡介紹,龍華法院是海南法院第一家提出微信公眾平臺微訴訟,第一家開通網上電子郵件訴訟,并形成微信公眾平臺、電子郵政送達、短信通等多維訴訟的平臺。
為適應海南綠色崛起需要而設立的環保庭,瓊山法院在有效遏制違反生態環境行為方面做出積極貢獻。陳建軍說,瓊山法院積極構建環保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環境政府執法部門、社會公益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溝通,落實有關環境保護案件的審查。
堅持司法公正 加強“合議庭”“人民陪審員”制度
司法公正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關注,吳劍平表示,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社會和諧穩定就難以保障。如何做到司法公正,吳劍平說:“首先司法要公開,其次審判要高效,然后司法要為民,最后司法要廉潔。”
袁衛衡則認為人民陪審員制度有利于司法公正,“人民陪審員是不穿法官衣的法官,他們來自群眾,更知道民意是什么,民情是什么,有助于案件的調節。”袁衛衡說,人民陪審員制度有效的促進了司法廉潔,提升了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也有利于司法監督,同時,又可以使法官和司法為民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陳建軍稱,合議庭制度作為我國最基本的一項制度也是堅持司法公正的重要方式。“合議庭里最核心的是建立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權運行機制,就是還權于審議庭。”陳建軍表示,審委會只對一小部分社會影響大、疑難復雜的案件進行判決,其他的案件都由合議庭進行判決,為了防止院長、庭長對合議庭的干擾,還要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保證合議庭能夠獨立的辦案不受干擾。
轉變司法理念 推進司法制度改革
如何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制度改革,吳劍平表示,一方面要轉變司法理念,“這個司法理念不僅是法官要轉變,跟刑事訴訟有關的其他的部門,比如說公安、檢查等等部門,都要有轉變的理念,轉變到以庭審為中心的理念。”
另一方面要嚴格證據裁判,“這有兩層意思,一是貫徹直接延遲原則,就是說法官審理案件必須是在法庭上直接進行審理,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延遲;二是非法證據排除原則,要嚴格落實非法證據排除,對偵查機關收集的證據不能盲目的照單全收,要充分的在法庭上接收控辯雙方的意見。”吳劍平說。
?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