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省政協委員符鳳蓮在海南省政協六屆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一帶一路’啟程之初加大民間母船作業群體扶持力度發展開發遠洋捕撈業建議”。
據有關部門統計數據,海南近海魚類資源種類就有600多種,而在西、南、中沙海域,各種海洋魚類達1000多種。
符鳳蓮認為,資源豐富的西中南沙漁場開發力度不夠,鼓勵漁民造大船、闖深海,加大民間母船作業群體扶持力度,是強化海南遠洋捕撈業發展、淘汰破舊漁船并清理“三無”和“三證不齊”漁船、壓縮近海捕撈業、恢復近海海洋生態、壯大“民間遠洋”提高海洋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關鍵。
符鳳蓮建議,抓緊組織報廢一批已經不適應目前海洋漁業發展形勢的馬力小、噸位差的小漁船,積極發展母船作業群體帶動的遠海、遠洋捕撈,拓展漁民現有生產空間。使遠海遠洋的漁場捕撈生產、收購、加工以及生產資料及生活資料補給、安全指揮、維修服務有機結合,形成群體產業模式。
打造一個新型的漁民就業平臺,將各市縣港區港池破舊小噸位漁船的漁民納入弱勢群體的扶持對象,有計劃地引導和鼓勵部分漁民轉產轉業,開發新型海洋旅游產品項目的基礎上,將漁民組織起來安排給企業,由企業提供生產作業漁船,加盟到母船作業群體帶領到南沙漁場生產,提高漁民的收入。
繼續發揮漁業龍頭企業的作用,推廣“企業+合作社+漁民”的現代漁業生產經營方式,帶動千家萬戶漁民參與合作捕撈,以此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公司化、專業化運作。
對開辟西中南沙漁場的漁船給予一定經費補貼,每年列入省財政預算,用政府財政扶持資金幫助企業建造作業漁船,每建造一艘作業漁船可享受財政扶持資金25萬元,其余資金由企業提供,生產工具指標由企業向省漁業部門申,唯此形成民間母船作業群體的海洋捕撈產業發展新模式。
加快遠洋漁船技術改造,扶持、鼓勵遠洋漁船從事遠洋作業。加快包括供水、供冰、供油、批發市場、加工廠、冷凍廠、漁船修造、漁網廠等配套服務設施在內的中心漁港和西沙漁業補給基地和遠海捕撈基地,以及通信保障和救助體系等建設。加快海洋漁業各類信息平臺建設,整合信息管理資源,及時更新信息內容。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