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張泉年組織村民參加賽跑、拔河等比賽。張泉年舉著手機,抓拍比賽瞬間。新京報記者 高美 攝
張泉年,男,60歲,自稱五零后農民。新疆博樂市小營盤鎮塔翁哈木爾村黨支部書記,早早開始利用微博微信展示本村文化,與村民溝通村務,人稱“微博書記”。
新疆50后“微博村支書”登上北大講臺
全村免費wifi覆蓋,村民幾乎人人開通微博微信;共有約5萬微博粉絲,幫助村民在微博上賣羊羔
走進新疆塔翁哈木爾村(簡稱塔村)的黨支部,最先看到的是一個一人高的二維碼,上面寫著:小營盤鎮塔翁哈木爾村微信。
塔村,是中國最西北的一個村莊,向北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中哈邊境。但因為網絡,這里卻并不令人感到偏遠。早在兩年前,塔村就實現了免費wifi覆蓋全村,幾乎人人開通了微博微信,和外界溝通完全“零距離”。
這離不開村支書張泉年的努力。
玩轉微博微信 收獲北大粉絲
張泉年今年六十歲了,他身材高大,滿頭白發,臉上布滿風霜,聲音洪亮還帶有西北口音,常常是人未到,憨厚的笑聲先到。
和想象中的西北農民不同:他的一天,從微博微信上開始,又從微博微信上結束。
1月29日,早上8:45,張泉年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條通知:今天來參加冬季奔跑,中午在村支部一起喝羊湯。他還提醒村民,把衣服穿亮麗點,他要把大家的風采拍成微電影。
新疆和北京有兩個小時時差,張泉年發朋友圈的時候,其實才是當地時間6點多。這個中國最西邊的小村莊,天還蒙蒙黑,村民大多還在夢鄉。
晚上23:48,張泉年在微博上傳了一段微博視頻,是村民一起喝羊湯的場景,然后又在朋友圈里轉了這段小視頻,這才算結束了一天社交媒體上的生活。
這還是早的。有時候,他發完最后一條微博或者微信,已經是凌晨一兩點了。
論起刷手機的節奏,張泉年比大多數年輕人都要勤快。不僅勤快,他還特別愛嘗試新鮮事兒,微博視頻、微信小視頻他都玩得轉,甚至還拍了一部講述村民生活的微電影。
只有小學畢業的他,也因此一直走到了北大的講臺上。
1月4日,慶祝新疆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萬個故事獻祖國”活動在北大啟動,張泉年作為代表,走上北大講臺,給青年學子講了自己的故事。
一上臺,他就玩了一招,讓北大的年輕人都刮目相看。他問北大的學生,能不能給自己的村民們問聲好。然后他打開手機,當學生們齊聲說鄉親們好的時候,3700公里之外的小營盤鎮塔村的村民,就聽到村支部的大喇叭,傳出了北大學生們給自己的問好。
這是怎么做到的?“特別簡單,我在村支部功放器里放了一張卡,就跟打電話一樣,我這邊撥通,那邊就通過大喇叭傳出來了。”張泉年說,有這一招,他去哪兒也都不耽誤事兒。誰家羊丟了,暴風雨要來了,不管他在哪里,都能通過大喇叭及時廣播給村民。
張泉年在北大收獲了不少粉絲,一位北大教授專門給他刻了一枚印章,說是要送給“最基層最可愛的農民村支書。”
他對此十分感動,也十分自豪,“我只有小學畢業,就是一個農民,能夠去北大講故事,多難得!”
他在新浪和騰訊都開通了微博,前者粉絲有8000多,后者則有4萬多。在兩個微博上,他對自己的簡介都是:一個五零后農民。
外來戶當村支書 帶動全村“觸網”
2011年3月9日,張泉年在騰訊開通了微博。這在博樂(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首府)還真是件新鮮事,可是了解他的人卻不會覺得驚訝,因為他一直都愛嘗試新事物。
張泉年本是甘肅人,20歲時就來到了塔村。
雖然沒有上過幾年學,但張泉年聰明手巧愛琢磨。種地他在村里種得最好;后來他開了養雞場,養了四五千只雞,早早就在鎮上買了房子,“所以村民很佩服我。” 說起村里人為啥選他做村支書,張泉年挺自豪。
此外,誰家的電器、摩托車、拖拉機壞了,也都找他修,他琢磨琢磨總是能給修好,在村里贏得了好人緣。于是,村民就推選他這個“外來戶”做了村里的會計,后來又當了塔村的村支書。
張泉年當上村支書之后,就開始想著怎么幫著村里致富。
塔村200多戶,有漢族、回族、哈薩克族、蒙古族等8個民族。村里早年主要種玉米,普通玉米便宜,張泉年帶著大家種育種玉米,價格高出三四倍。
隨著網絡的發展,張泉年又開始琢磨著給村里辦個網站。到電信局一問,建網站要花不少錢,打理也費事,這時有人給他建議,上網寫微博也能介紹村里的事情。那時候,張泉年連“微博”是什么都不知道,他請人演示了一下,立刻覺得,微博是個好東西。
說干就干,回家之后,張泉年就在騰訊上開通了微博。那是2011年3月9日,然后一發不可收拾,2012年他在新浪上開了微博,2013年又開通了微信,現在村里幾百名村民,都在他的微信群里。
張泉年的“嘗鮮”不止于此。2012年春天,他在村里建了免費網吧,免得村民對孩子們去鎮上上網吧不放心;到了秋天,他又說服移動公司,給村里覆蓋了免費wifi,這在整個州,也都是頭一份。“砍價高手”的他,跟電信公司軟磨硬泡之后,以特別便宜的價格,給村里150多戶農民配發了統一的手機,由電信公司開發出一套應用系統。張泉年在網上發信息,全村手機都可以收到短信,聽到語音信息。農牧民最怕天氣變化,張泉年通過這套系統,向全村發送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天氣預報,以及村里的一些通知。
他把自己的手機、電腦和村里的廣播大喇叭相連,“誰家羊跑了,找不到了,讓我喊一下,我在鎮里市里也能給他廣播。”張泉年自豪地說道。
蔬菜羊羔網上賣 各族村民刷手機
最開始張泉年只會在電腦上發微博,后來聽說手機也能發,才買了個智能手機。因為刷手機太勤快,現在用的手機,已經是他買的第五個智能手機了。
張泉年開微博,是想帶動村里經濟發展。他經常拍些村民勞作的照片、村里的特色蔬菜發在微博上。
塔村以農牧業為主,村里養了三四千只羊。為了推廣村里的羊羔,2012年10月21日,張泉年在微博上賣起了羊肉:“羊肉暖胃羊肉養胃。我村有上等的羊羔,誰要買羊與我聯系。”他還在微博里留下了自己的QQ號。
這條微博被烏魯木齊的網絡名人、蘋果之父風情音樂餐廳負責人海拉特轉發,后者還給他加了一句廣告語:吃好羊,找老張!村里的羊羔因此賣得很火。
張泉年愛“刷屏”,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走在路上有靈感,就拍照寫一寫。”去年11月,他路過鄰村,看到一位維族村民站在地里,面對一地賣不出去的大白菜發愁。雖然素不相識,但同是農民的張泉年感同身受。
“老鄉你抱著大白菜站在地里面,我給你照一照,發到微信微博上去。”張泉年對村民說,“賣掉不賣掉我不敢保證,但至少給你宣傳一下。”他還留下了村民的聯系方式。
一個多星期之后,張泉年又遇到了這位村民,村民高興地拉著他說,大白菜全都賣出去了,“自從你發了照片之后,給我打電話的人多的啊數不過來!”
這些事,給了張泉年更多的信心。
近年來,塔村附近建起了磚廠、番茄醬加工廠等企業。張泉年加了工廠老板的微信,和他們在微信上聊,了解村民工作的情況。
他很注意觀察,“我發現現在的青年,不管是維族還是哈薩克族,大家沒事都打開手機,刷手機。”張泉年發現年輕人愛刷手機,他就加了村里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的微信。誰受了委屈,在朋友圈發牢騷,張泉年就會勸說安慰一番。
年輕人的父母參加村里活動的照片,也被張泉年發到朋友圈,“他們看到父母情況很好,在外工作就很放心。”張泉年說,現在塔村村民年人均收入1萬多元,在博樂市也排在前面。
張泉年成了博樂的名人,在博樂,提起張泉年,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哦,那個愛玩兒微博的張書記啊。”
?
相關鏈接:
網絡熱傳李晨成功求婚范冰冰 微博神呼應疑隔空示愛
胡雪峰微博暗示即將退役 下賽季或任專職主帥
張子萱豪放舊照被扒出 陳赫前妻微博點贊
河北一政務微博發兩性內容 被吐槽為“史上最開放官微”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