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馬奮蹄抒遠志,玉羊接力展宏圖。
當乙未羊年到來的鐘聲敲響,拜年的祝福從海內外四面八方傳來——從冰天雪地的黑河邊防到一衣帶水的港澳臺,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第一線到駐利比里亞維和部隊的最前沿,從袋鼠之國澳大利亞到太平洋東岸的美利堅,九州共夢,四海同春。
農歷新年腳步錚錚,世界也隨之舞動;農歷新年華燈高懸,世界的熱情也被它點亮。春節,以它特有的“年味”,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中國,以其獨特的魅力,令世界為之期冀。
送祝福
“家和萬事興。”大年三十的春晚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用漢語書寫下對中國人民的遙祝。日前,他還在紐約官邸為“歡樂春節”全球活動題寫了一個篆體的“春”字。
和潘基文一樣“拼”的,還有計劃訪問中國的英國威廉王子,他特地錄下拜年視頻,用漢語說著“祝你們春節快樂,羊年大吉!”
朋友越走越近,外交越交越廣,拜年中體現出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
如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借著春節的當口向中國人發出問候,甚至給中國人拜年已成為不少外國政要的慣例,在送祝福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同中國進一步加強關系的期待。
——這份期待,來自于對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的看重。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海外維和行動,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還是斡旋地區紛爭,中國所展現出的大國擔當與責任收獲無數點贊。
潘基文說:“我特別感謝中國眾多的聯合國支持者,你們對于聯合國成功推動和平、發展與人權的努力至關重要。”法國總統奧朗德說,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法中也具有廣泛合作前景。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已經履行了引人注目的承諾”。
——這份期待,還來自于對中國和平交往理念的認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堅持“結伴”而不“結盟”,積極構建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中國領導人每一次重大外交活動,幾乎都伴隨著一對或多對伙伴關系的誕生和加強。南非總統祖馬說,今年是南非的“中國年”,南中兩國間的緊密友好關系值得兩國共同慶祝,南非對進一步密切兩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充滿信心。
芬蘭總統尼尼斯特更是看重中國這個建交65年的老朋友。他說:“當前芬中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都令人矚目,中國已成為芬蘭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也是芬蘭的重要合作伙伴。”
盤點舊歲,歲物豐成;謀劃新年,夢想前行。祝福拉近了世界與中國的距離,祝福也寫滿了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沾喜氣
“你好,中國!”“喜氣洋洋”……法甲巴黎圣日耳曼俱樂部11日專門推出給中國人拜年的視頻,隊員們挨個用漢語說著喜慶話。
16日,當意甲羅馬隊出現在綠茵賽場時,人們驚喜地發現每位隊員的紅色球衣胸前都赫然印著“拜個早年”四個中文大字。
近年來,隨著海外觀賽中國球迷群體的日益壯大,不少外國球員都樂意在春節之際出鏡討中國球迷的歡心——發照片、傳視頻、講漢語,不亦樂乎。
從走出國門到跨出華人圈,如今,中國“味兒”的春節已經國際“范兒”十足。借著這股春潮,世界更愿意向中國敞開大門,不僅沾沾節日的喜氣,更能沾沾中國的好運氣。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困局下,中國經濟仍成為拉動世界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年初,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就如此評價:“中國仍可能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
事實確實如此。單單一個春節,世界各地都想方設法從中國的“春節經濟”中受益。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說,中國越來越明顯地成為全球消費的拉動力之一。
據中國國家旅游局統計,去年中國人出境游突破1億人次,達到1.09億,穩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場。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游客海外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648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28%。
春節消費給境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餐飲等諸多行業帶去了繁榮。例如,去年中國游客為韓國帶去的經濟效益為18.6萬億韓元,每17個中國游客就為韓國創造1個就業崗位。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游客對出境游的熱情還將不斷增加,對境外產品的需求也將隨之增長。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春節賀詞中說,英中兩國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中國的文化、美食、科技和服飾已成為英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商品、服務和藝術也日益受到中國人民的青睞。
日本《讀賣新聞》18日報道說,中國的春節長假給日本的零售業帶來重大商機,各大店鋪備足貨品,舉辦活動,爭搶中國顧客。
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中國人在春節給世界送出了喜氣,也給世界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播文化
五星紅旗、中國結,巴西著名記者卡洛斯·塔瓦雷斯的書桌上也透著中國“味兒”。塔瓦雷斯就是習近平主席去年7月在巴西國會演講時提到的那位老人。如今已經年過九旬的他,在羊年春節前夕出了自己第12本關于中國的書。塔瓦雷斯希望更多的巴西人能夠了解中國。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是增進理解與信任、消除誤解與偏見的一劑良方。
隨著中國人的足跡遍及世界,中國人過春節的傳統習俗在世界各地也越來越受到當地人的關注和熱捧。相互拜年、包餃子、寫春聯、觀燈會、花獅點睛……對這些傳統習俗,外國人充滿著濃厚的興趣。
魯迅先生曾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漸漸走進中國,節日中共通的“家”與“愛”的內涵,也正在讓春節里的中國傳統文化變為走向海外的一張精美名片。
——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中國屏”上滾動播放著央視羊年春晚的片頭;為春節燃放的繽紛焰火在哈得孫河畔騰空而起;帝國大廈亮起名為“華彩中國”的燈光裝置;納斯達克交易所敲響了以中國為主題的開市鐘……
——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宮前涅瓦河上的宮廷橋亮起“中國紅”彩燈。
——在法國,位于巴黎十六區的風土公園里,華僑華人和巴黎市民都換上了節日盛裝。
——在新西蘭,惠靈頓市長西莉亞·韋德-布朗穿上“一身紅”加入了一年一度的春節巡游。
在春節到來之際,多個國家發行了羊年生肖郵票和紀念幣;中國的文藝團體活躍在世界各地……
BBC中文網17日文章說,很多英國人帶著孩子到中國城過春節,即便是看熱鬧,這種文化接觸、啟蒙的影響力也不能小看。
誠如習近平主席去年7月在韓國首爾大學演講時所說:“如果說政治、經濟、安全合作是推動國家關系發展的剛力,那么人文交流則是民眾加強感情、溝通心靈的柔力。”
在春節濃濃的喜慶氣氛里,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所展示出的這股柔力,使人心相交,以成久遠。
?
?
相關鏈接:
春節黃金周次日旅游市場火熱 初二迎出境游高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