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春節期間的網絡上,有一種特殊的社交生態現象——“紅包刷屏”。羊年春節的電子紅包大戰,出現了新的特征:微信不再“一枝獨秀”,百度、阿里、騰訊全部參戰。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入口,支付功能已被當成爭奪用戶的要塞。這“塊八毛”紅包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互聯網公司怎樣的野心?
北京的劉先生,除夕當天沒少忙活。他收了22個紅包,發了27個紅包,總金額還不到300元。錢不多,玩的就是一個熱鬧。
與去年紅包活動不同的是,今年各大互聯網巨頭親自砸錢,還引進了大量企業用戶:最大的就是騰訊,力推微信搖一搖,與春晚互動;支付寶紅包,推出“口令紅包”,在朋友圈發數字口令圖片就可玩紅包;百度錢發起“現金紅包”玩法,朋友之間可以零成本拆紅包,抽獎金額最高百元。
互聯網公司為了紅包可謂不惜血本:騰訊稱將發65億元紅包,包括春晚直播時派發總額5億元的微信現金紅包和超過30億元的卡券紅包以及手機QQ的30億元紅包;阿里則稱攜手品牌商戶發放6億元支付寶紅包。其中,現金超過1.56億元,購物消費紅包約4.3億元;陌陌、新浪微博、快的、優酷等也紛紛結盟支付寶錢包,狂灑“紅包雨”。
為何IT巨頭如此青睞“紅包”?微信支付部門總經理表示,紅包是互聯網公司獲取移動支付用戶的重要接口。而在此之前,紅包只是微信團隊內部的一個玩法,沒想到推廣之后如此受歡迎。
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了10.1億元。支付寶披露,除夕當天,共有6.83億人次參與了支付寶紅包游戲,收發總量超過2.4億個,總金額達40億。
艾瑞咨詢公司分析師李超表示,移動支付將是互聯網企業的“必爭之地”,而紅包是輕松、有趣的媒介,可以借此發展、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
在此背后,是移動支付市場展現的巨大潛力。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發生333.33億筆電子支付業務,同比增長29%。其中,移動支付業務比增長了170%。
易觀智庫分析師馬韜認為,互聯網巨頭之所以慷慨發紅包,野心不止于支付領域,更是瞄準構筑在支付體系之上的O2O大平臺。比如微信錢包,不少人都是在去年的微信紅包活動中被“引導”著綁定了銀行卡。再往今年一年看,微信錢包已開通了話費充值、打車、網購、訂餐等等業務,幾乎涵蓋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