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早8點,地鐵北京西站已經人流涌動。坐地鐵7號線和9號線而來的乘客,絡繹不絕地從這里中轉,乘上火車。
“早上人還算是少的。”在地鐵北出口閘機處,來自北方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大四學生、志愿者張嘉宇對記者說。
從2月4日北京團市委和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啟動服務春運“暖冬行動”以來,張嘉宇就一直在崗服務。此外,他還和另外幾個志愿者一起負責包括北京西站在內的3個站點的志愿者招募、排班和團隊日常管理等工作。
“一天要站六七個小時,不覺得累嗎?”記者問第一年參加志愿服務的黃文博。“一開始是比較累,站了兩天就習慣了。”北京地鐵剛進行票改不久,還有很多乘客不會用機器買票,或者對票價不清楚,黃文博總是耐心地幫助解答。“在閘機口處站一天,晚上回家一閉眼,滿腦子都是驗票時機器‘嘀、嘀、嘀’的聲音。”來自龍潭中學的高三學生李辰跟記者講起這一“趣事”。
休息的間隙,張嘉宇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他的微信朋友圈。“這是志愿者焦子龍5點43分發的照片,天還沒亮呢,他已經在980路公交車上了。”記者看到,焦子龍還在這張照片上寫了一句話作為調侃:“這輛地鐵我包了。”焦子龍家住北京密云,從密云趕到西客站要兩個多小時,由于早班車間隔較大,為了8點準時到崗服務,他每天5點左右就得起床。
中午11點半,志愿者們陸續開始吃午飯。不到15分鐘,一份盒飯就被張嘉宇“一掃而光”。大約休息了10分鐘,他又開始上崗服務了。
地鐵大廳里的乘客大包小包在手,行色匆匆。春運的旅途很漫長,這些年輕志愿者洋溢著青春的笑臉,對于旅客來講也是一種溫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