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宋嵩
地區間工資差距逐步相對縮小北京上海工資位于第一梯隊,甘肅新疆黑龍江增速較高
“同類工作、同樣崗位,在北京還是在西部城市,工資差出一大截”——許多人對地區工資差距感受頗深。地區工資差距有多大?正在發生哪些變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所近日發布《薪酬發展報告(2013—2014)》,對近年來的地區工資水平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
一些工資水平較低的省份增速較高
地區工資是收入分配關系的重要內容。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改革開放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地區間工資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薪酬報告》顯示,1995年我國地區最高工資是最低工資的2.7倍,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相差5145元。到2008年,地區工資差距為2.69倍,絕對額相差高達35565元。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宏觀政策的實施,地區間收入差距呈逐步縮小的態勢。2010年,地區間平均工資高低倍數下降到2.38倍,2012年繼續下降到2.33倍,2013年以來基本延續了這一走勢。
從各地區工資水平看,全國各地大體可分為4個梯隊。工資水平最高的第一梯隊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在2012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就已超過7萬元,工資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省份。第二梯隊包括天津、西藏、江蘇、廣東、浙江5個省份,平均工資在5萬元以上。第三梯隊包括寧夏、內蒙古、青海、安徽、新疆、福建、重慶、山西、陜西、四川、山東、遼寧、貴州13個省區市,其余為第四梯隊。第三、四梯隊中,除個別省份外,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也說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地區間收入水平差距較大。
不過,一些工資水平較低的省份,工資增速近年來表現較好。如甘肅、新疆、黑龍江三地,近年來工資增速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增速較低的省份有遼寧、河北、海南、西藏、上海等地。特別是上海市,由于工資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失去了多年來在全國的“老大”地位,工資水平近年來已被北京趕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