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3月2日電(記者王欣)“國家發展飛快,香港此時的機遇是空前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榮懷日前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國家領導人所強調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香港有很多角色可以參與。
施榮懷表示,作為國際都市,香港的法律和體制都容易與外接軌,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香港所扮演的橋梁角色可進一步加強。
近期有機構調查顯示,相比區內一些經濟體,香港民生和經濟的競爭力略顯滯后。施榮懷說,工商界對香港的未來仍有信心,但競爭力指數的下跌,讓大家感到緊張。他說,國家把很多發展機遇先給了香港,但近幾年香港社會不斷有人將經濟、民生等議題泛政治化,令精力虛耗在無謂的爭拗中。
施榮懷說,香港周邊的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在一心一意的發展經濟,香港為何不能做到專注于這一點呢?現在,香港特區政府希望推動有關經濟發展以及加強自身競爭力的政策時,總是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阻撓,這是工商界所擔憂的。
在內地經商多年的施榮懷經常與朋友說,要多了解內地,在內地尋找商機,現在的機遇是千載難逢的。他說,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的一大部分時間,是香港帶著內地走,現在形勢變了,港商的思維、觀念是不是跟得上內地的節拍呢?“要克服一定的文化差異是不容易的,但始終相信香港人‘打遍天下’都可以,沒有理由在自己的國土里都分享不到發展的紅利。”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即將召開的2015年兩會上,施榮懷準備就農民工問題向中央提出建議。施榮懷說,港資在廣東省的工廠,高峰時有近20萬間,現在逐步萎縮。“工廠請人難,工人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要未雨綢繆。”
施榮懷說,勞動力短缺,經濟下行,就業的問題浮現,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制度去保障工人。“在廣東省,可嘗試建立一個聯動機制,令勞動力富足的地區和勞動力短缺的工廠實現互通,通過合理的制度,令雙方的勞動力得到調節,這是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作為商人,他明白內地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的提升對于港商的壓力,“要保障工人還是維護廠商的利益,我也會感到矛盾。”但是,他認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對于工人權益的保障是他應負的責任,只要對國家未來發展有利的,就應該提出。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