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央企審計
僅近半央企受經濟責任審計
京華時報:對國企的審計監督是否是未來審計工作的重點?目前這方面的監管還存在哪些問題?
董大勝:國企審計監督肯定是重點。最近中央對國企審計提出一個批示意見,提出國企審計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體系和制度,這是之前沒有提過的。按照四中全會的要求,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將進行審計全覆蓋。
2008年以來,審計署僅對國資委和財政部監管的118家央企中的57家央企進行過經濟責任審計,對中央部委所屬的94家企業基本上從未進行過審計,只是由事務所、監事會審計。由于審計力量嚴重不足,即使參與或進行過審計的央企,也只能大體5年審計一次,且只是重點抽查少數二、三級單位或反映十分突出的問題。
此外,對其他中央部委所屬的企業,審計署沒有審計過;同時,對中央企業越來越大的境外投資也基本上沒有進行審計,存在著國有企業審計大量空白點。(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013年底,中央企業境外資產總額超過4.3萬億元。)
京華時報:國企審計沒有全覆蓋造成了哪些問題?
董大勝:比如國企重大決策不規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在國有產權的處理處置上存在利益輸送;企業重大項目招投標、大額采購、大額資金運用方面出現腐敗和濫用職權問題。
不過,也不能說審計過后就不出現問題,但是披露出這些問題對國企管理者來說是一種威懾和制約。但最根本的還在企業內部,加快國有企業內部改革,使得國企內部形成一個科學的權力配置機制,讓董事會、監事會、高管層內部形成制約。
京華時報:審計部門如何監管企業的內部決策,使之科學有效?
董大勝:審計署有針對國企、央企的內部控制測評,我們會選定一些事項,對內部監管的可靠性、依賴性進行監督。抽查一段時間后,如果發現企業運作得比較好,我們覺得可以信賴,抽查的范圍就會小一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