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寧區副區長翁華建委員
中航通飛有限責任公司愛飛客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欣蓉代表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代表
更加注重就業質量
途徑越來越多,形式更加多元
去年,在經濟增速相對放緩的背景下,中國仍然拿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就業成績單: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額完成全年新增就業1000萬人的目標。
上海長寧區副區長翁華建委員認為:“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質量越高,民生保障越好,社會發展更和諧,人民生活更富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更加注重提高就業的質量。”
在經濟新常態下,就業形勢發生新變化。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然而經濟增長帶動的就業水平在提升。專家分析說,勞動力供給在減少,而經濟總量在擴大,經濟結構又在優化,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能帶動更多就業。在這樣的背景下,相對慢一點的增速也能夠滿足就業增長的需要。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勢頭下,就業的途徑也越來越多。中航通飛有限責任公司愛飛客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欣蓉代表說,她2008年大學畢業時回家鄉廣西來賓市忻城縣馬泗村當大學生村官,帶領村民搞大棚種植。去年8月第二個村官聘期結束,她放棄入職事業單位、擁有事業編制的機會,走上了現在的崗位。“現在就業形式更加多元化,傳統的就業衡量標準不適用了,只要能實現自身價值,在哪里都能發光發熱。”
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
從積極角度看,挑戰中蘊含機遇
結合自身就業經歷,李欣蓉認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少數高校畢業生總想著留大城市、進大企業、找“好待遇”,不敢從事具有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更不愿到基層去。
李欣蓉所說的情況,反映了就業形勢中的結構性矛盾。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代表認為,在當前就業的熱點和難點中,結構性就業矛盾較大,突出表現是就業難和招工難現象并存。“當前勞動力市場既面臨招一線普通工人難和技術工人的嚴重短缺,也面臨高校畢業生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難。特別是隨著轉型升級加快,受產業需求變化和勞動力供給變化的共同作用,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翁華建分析說,目前我國出現結構性就業矛盾,是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階段性特征,具有必然性。從積極角度看,挑戰中蘊含機遇。比如,由于新興產業發展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提高,同樣的增長速度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擴大就業出新招
鼓勵創業創新,加快轉型升級,化解結構性矛盾
新常態下要進一步解決好就業問題,最根本的一點是堅持就業優先。
如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翁華建說,首先要鼓勵創新創業,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國經濟轉型要增強創新驅動力,就要靠成千上萬的創業者發揮創造性、能動性,去尋找轉型的路徑和突破口。從單個個體看,可能會失敗,而且失敗的個案可能不少。但從群體看,在試錯過程中會探明突圍方向和具體路徑,“殺出一條血路”。比如,上海有很多孵化園,年輕人、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非常高,他們都是直接面向社會需求,尋找市場機會。要制定政策措施呵護創業創新者。
“引導得好,不僅能解決大學生結構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新興行業的就業吸納能力,也能解決我國經濟的結構性轉型與發展。”翁華建說。
翁華建認為,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勞動力技能轉型,要求我們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就業質量。“用工荒”的出現是當前就業質量不高的反映。我國技能培訓費用只占工資總額的2%—2.5%,下一步要向勞動力素質提升要紅利。同時,還需重點關注就業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
在李欣蓉看來,大學生就業難是“轉型中的煩惱”。她建議有關部門根據求職招聘中的供需特點,在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穿針引線”,并出臺鼓勵政策,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同時,國家應大力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以此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還是要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能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契合大學生就業需求的產業。”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