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王文彪認為,土地荒漠化,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和安全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如不科學應對和解決,勢必將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為此,他今年給大會的提議是《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規劃》。
他說,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一方面使沙漠治理問題的緊迫性凸出來,另一方面,也為沙漠治理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同時,我國沙漠治理的技術與模式日漸成熟,已經具備了大范圍推廣應用的條件。如能將沙漠治理納入“一帶一路”倡議規劃,將起到多重積極效果。
一是改善生態環境。沙漠治理,能夠直接改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是環境治理最直接、最見效的方式。例如,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經過20多年治理,成功修復和改善該地區生態環境:降雨量增長6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長到400毫米;沙塵天氣次數減少95%;生物種類增長10倍多,由十幾種增至100多種。
二是緩解我國耕地壓力。如何補充10億畝土地缺口問題已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將有條件的沙漠改造成耕地,是一條經過實踐證明完全可行的思路。經過努力,庫布其沙漠已改良出150萬畝厘米級厚、初具耕作條件的土壤。國家有關部門研究結果稱,我國26億畝沙漠中可治理利用的達6億多畝,如能推廣庫布其沙漠治理技術和模式,至少可以改造出3—4億畝耕地,相當于18億畝耕地紅線的1/6多。
三是實現生態與經濟、民生的平衡發展。我國西部沙漠空間遼闊,蘊藏著豐富的光、熱及生物資源。庫布其沙漠在生態修復過程中,按照產業化、市場化、公益化的模式,帶動沙區10多萬人脫貧致富,從而實現生態修復、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的良性循環。
四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新亮點。我國荒漠化治理的經驗和成果已得到聯合國有關機構和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高度認可。可以考慮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修復合作機制”,利用該機制為沿線地區沙漠治理提供技術援助。可以說,沙漠治理不僅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福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地區生態、民生、經濟及社會和諧穩定的一項獨具特色的國際合作思路,對提高我國在上述國家的影響力、提高我國國際聲譽大有裨益。
王文彪現任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13年獲聯合國 “全球治沙領導者獎”,被稱為新時代治沙“愚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