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適應新速度,二是要實現新結構,三是尋求新動力。”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5日接受新華網思客記者專訪,談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GDP增長目標、打造“雙引擎”等熱點話題的看法。
李非 攝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白重恩對此進行了分析,一方面過去30年,我們的增長離發達國家越來越近,所以追趕的效應在減弱,另一方面,勞動力的增長速度也在減慢。兩方面因素疊加作用,自然經濟增速就會降下來。談及如何看待GDP增長7%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白重恩表示經濟增長要考慮幾個因素,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是要看能否創造充分的就業,我們現在創造了充分的就業。“這是一個合適的增速,甚至再低一點也沒有關系。”
從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到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白重恩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制度上的創新,如改革開放;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如互聯網經濟;另外一個是管理和技術的創新。“雙引擎強調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應作為本屆政府的重點,更應該成為長期發展的重點。”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收入分配問題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宏觀收入分配,是指收入在居民、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分配。另一種收入分配就是微觀收入分配,就是收入在居民之間的分配。白重恩建議“政府要把支出變得更為有效一些,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他還強調百姓更關注收入是否不公,而不僅僅是關注收入是否不均。“反腐敗打壓了收入不公,這對改善收入分配也有很重大的意義。”
談到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白重恩提出簡政放權的一個抓手:“給企業“松綁”,一是不要太多限制,二是要透明,所以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做負面清單。”
針對最近備受關注的環保問題,白重恩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生態環境的污染與我國投資結構長期存在不合理的狀況緊密相關,每單位投資品所消耗的能源要比每單位消費品消耗的能源多很多。“如果我們的經濟結構中,消費能多一點,投資能少一點,那么對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就會減少。”最后他指出,環保是一個很重要的系統問題,需要注意三點,第一就是經濟結構對環境保護的影響,第二就是價格要體現成本,第三就是政府應對在環保方面做得好的企業進行評級和鼓勵。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