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虞愛華代表。
●坐等改革害怕改革
●空談改革比劃改革
●異化改革不會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源,是實現四個全面的根本保證,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在堅持大局下行動的同時,必須要防止和克服六個方面的傾向。”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說,這六種傾向是:“坐等改革”,等頂層設計,等上級部署,等外地經驗;“害怕改革”,怕失去自身的既有利益,怕得罪既得利益者,怕失誤而丟“烏紗帽”;“空談改革”,逢會必講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比劃改革”,一招一式看似像那么一回事,其實并未動真碰硬、攻堅克難;“異化改革”,不是把改革當作常規工作,而是把常規工作說成是改革;“不會改革”,面對發展中的難題不會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面對改革中的問題又不會在深化改革中化解。
虞愛華說,過去的一年,安慶市認真落實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結合安慶實際,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圍繞優化環境抓改革,圍繞轉型發展抓改革,圍繞改善民生抓改革,圍繞優化從政環境抓改革,圍繞源頭防腐抓改革,有效防止了六種傾向的滋生,深化改革不斷取得突破。
“我們著力轉變政府職能,為市場主體減壓松綁。”虞愛華說,圍繞優化環境抓改革,推進行政管理方式創新。堅持做到沒有法定依據的一律取消、能夠由下級行政機關實施的一律下放、與現實管理要求不相適應的一律調整、確需保留的一律簡化的“四個一律”,行政審批得到持續精簡。全面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堅持做到涉企收費能取消的取消、能減免的減免、能暫停的暫停、能降低的降低,出臺涉企收費清單,把252個收費項目減少到86項,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近億元,為安徽省16個市級涉企收費項目最少、標準最低、監管最嚴的城市之一。
虞愛華說,按照“橫向減少主體、縱向減少層級”的原則,安慶市開展了市直黨政群機構改革,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和地方海事(港航)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兩辦”總值班室、信息科完成合并,市農委、商務局等部門內設機構實現整合,并對行業協會清理整頓,159名副縣級以上干部從協會退出。
“我們不斷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始終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虞愛華說,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虞愛華說,圍繞改善民生抓改革,重點推進社會事業領域創新,把事關民生改善的改革擺在首要位置,使群眾受益、讓群眾滿意,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創新文化體制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等方面,改革不斷推向深入。在圍繞轉型發展抓改革方面,主要推進經濟領域制度創新,包括金融創新、科技創新、國有資產管理創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創新、轉型發展政策措施創新等。
虞愛華說,通過推進權力運行機制創新,圍繞源頭防腐抓改革。一是有效制權。安慶在安徽省率先出臺《市直單位黨政正職“三個不直接分管”暫行規定》,規定黨政正職不得直接分管財務、干部人事和工程項目,建立起“正職統攬、副職分管、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的權力運行制約機制。二是規范用權。建立每月一次的規劃委員會、土地管理委員會、城市管理委員會、重大項目調度會等制度,黨政主要領導共同主持,人大、政協、紀委負責同志參加,實現了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科學決策、陽光決策。三是合理分權。實行城建項目“六分開”制度,將城建項目的規劃、設計、立項、招標、投資、建設六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六個部門,形成了各負其責、相互協同、廉潔高效的運行機制。四是嚴格管權。強化審計監督,對縣區和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對重點建設項目實行跟蹤審計,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制度。
虞愛華說,圍繞優化從政環境抓改革,重點推進了選人用人機制創新,通過探索規范初始提名權,完善干部交流機制,創新選人方式,完善識人機制,建立干部評價體系,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以實施干部“活力工程”為載體,樹立“誰真干事就支持誰,誰干成事就使用誰”的鮮明用人導向,做到重實績、重能力、重品行、重基層,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
“改革關頭勇者勝。”虞愛華說,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四個全面”目標,必須以信心、智慧、勇氣和無私推進改革。有了信心,就不會在改革面前彷徨猶豫;有了智慧,就不會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有了勇氣,就不會在矛盾面前畏首畏尾;有了無私,就不會在利益面前患得患失。那么,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可能出現的六種傾向就能夠得到防止、克服和校正。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