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社發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5日世界上最受矚目的數字非7%莫屬,它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它是“近1/4個世紀以來中國最低的經濟增長目標”,美國《紐約時報》說,這一轉變盡管受到廣泛預期,但仍值得一提,它顯示了共產黨向更可持續的發展轉型的決心。《華爾街日報》說,7%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開啟了中國領導人所稱的以更低增速為特點的中國經濟‘新常態’”。
從連續多年的保8,到2012年“換擋”到7.5%,再到這次7%,反映的不僅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馬拉松式的努力”。日本朝日電視臺5日評論說,中國總理除了用“新常態”,還使用了“爬坡過坎”這樣的詞匯,表明政府對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有明確的危機感,同時也展示出“我們可以跨越難關”的信心。
“作為中國國會立法機構的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世界輿論最關注的是:中國執政黨與政府將如何評價與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日本富士電視臺5日報道稱,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中國政府將接受更低一個檔次的GDP增長目標,并將以更務實的態度解決一些經濟社會的具體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5日報道稱,中國總理李克強把中國2015年增長目標進一步降至“7%左右”。隨著中國跨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列,經濟增長已開始放緩。中國決策者正試圖擺脫信貸驅動的投資型增長模式,建立由國內消費驅動的、更加平衡的增長模式。李克強表示:“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攔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就難以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紐約時報》說,中國上次下調GDP年增長目標是在2012年,那年,中國政府將自2005年就一直設定的8%增長水平降低至7.5%。中國領導人正在努力推動經濟模式的轉變,減輕中國經濟對信貸支撐的投資的依賴——這種增長模式推動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但卻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政府和企業債務水平飆升,出現了樓市泡沫、投資浪費和環境退化。報道援引專家的分析認為,像這樣把增長目標設在一個比較緩和的百分比“左右”,中國政府也發出信號,要更多地關注經濟增長構成,而不是絕對速度上。與以前制定目標的做法相比,設定一個較為緩和的增長目標是“邁出了有益的一步”。【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英國特約記者李勇 青木 孫微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 薛小樂 柳直 陳一 盧昊】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