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趙竹青)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該說法一經提出,立刻激起千層浪,眾學者5日中午在“創新2.0研究群”中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指出,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李克強談的‘互聯網+’很有意思。” 北京大學移動政務實驗室宋剛博士開場就表達了對這一新名詞的興趣。宋剛將它看作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
“互聯網+提出的背景與思路,有點類似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理念。” 北京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超圖軟件先進技術實驗室主任黃騫補充道,“互聯網+”是希望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互聯網力量去加速國內相對落后的制造業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能力的升級,以信息流帶動物質流,也會與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相結合,推展整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付志勇將此概括為“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提法的升級版。他說,比如在智慧民生服務當中,利用“互聯網+”可以促進市民真正參與到服務創新中來。“之前我們的學生基于創新2.0的理念做過一個叫做CityCare的項目,通過市民移動端的應用收集對社區的意見和建議,發動其他社區成員點贊支持,從而推動管理部門做出改善,之后改進的結果又可以反饋給市民。”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對此表示同意。他進一步說,“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不僅僅是工業化,而是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并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我想其中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潤喜說,“中央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互聯網在整個國民經濟中間的重要性,不僅是互聯網作為信息化的核心與工業化交融,今年一號文件也講了要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由此看來,互聯網+是一個很綜合的概念,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引擎。”
曾潤喜說,以前的互聯網還只是作為一個外在工具,現在的互聯網已經作為了核心引擎,推動社會創新。也就是說,以前大家把互聯網當作“輪胎”,但其實它是“發動機”。不過也有不同觀點認為,互聯網還是“輪胎”,而引擎永遠是知識創新。
北京郵電大學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紀陽說,“讀罷李總理關于創新創業以及‘互聯網+’行動計劃的一些論述,為本屆政府點個贊。”他表示,許多政策非常務實,在信息互聯+創新的一些政策及舉措上,思路能夠與國際和潮流接軌。
“政府推動這些事情,需要一些敢于打破舊格局積極求變敢于試錯的勇氣。這很不易。” 紀陽說,“但其實恰恰是這樣以人為本的路徑,能讓中國的創新會走得更合理也更穩健,并讓很多人有希望通過創新改變家國天下的愿望,而創新創業似乎成了一種新時代的生活方式,這是最重要的。”
中國互聯網的籌建者、前國務院信息辦常務副主任陸首群認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互聯網+”即“后互聯網”時代。他曾在《互聯網的神奇和挑戰》一文中談到,互聯網未來(后互聯網時代)將全面發展信息經濟,這是后現代世界的主流經濟模式。“而目前的新常態是信息經濟發展的起步,或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的開端,今天經濟的轉型和增長要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而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知識社會創新2.0模式是創新驅動的最佳選擇。”
陸首群總結道,“創新2.0是推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強大引擎,要將當前在中國大地正在掀起的創客的創新創業大潮引導其使用互聯網或創新2.0這個利器,以期完成中國當前新常態的經濟轉型和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也為互聯網+時代為全面發展信息經濟做好開局。”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