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9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光明 實習生 陳瀅冰)海口自宋元開埠以來,已有近千年歷史。旖旎的風光、宜人的氣候、厚重的人文氣息,讓海口成為濱海度假和休閑旅游的勝地。海口的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城市中保持領先,政府從細微之處入手逐步改善市民生活,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3月2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發布《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國民大數據。在調查的104個城市、300個縣的樣本中,海南省海口市位居居民幸福感最強的省會城市第三名。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幸福城市二十強”,海口市位于20強之首,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12年海口也入選幸福榜單,名列第8。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國民大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40%的受訪者感到幸福,而在海口市受訪者感覺幸福的比例是4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受訪者今年最期待改善的方面是收入狀況,有65%的人選擇此項,而選擇食品安全的人為56%。絕大多數受訪者(70%)對政府反腐力度感到滿意,大大超過全國(59.2%),其次是高考體制(34%),政府辦事效率(31%)。
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年將加快建設法治高效廉潔政府,確保審批事項網上申報和辦理率達80%以上,全程網上審批率達40%以上。而在市民關心的收入問題上,今年目標是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左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
海口600居民參加調查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聯合創辦的年度調查品牌,每年發放10萬張明信片問卷,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104個城市和300個縣,每年調查10萬戶中國家庭的生活感受、經濟狀況、消費投資預期、民生困難和幸福感等,本次調查問卷回收率高達86.6%。
從2006年創立至今,《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已經連續舉辦九屆,它完整地記錄了“十一五”、“十二五”時期百姓的生活軌跡。它是國內第一個大規模調查國民幸福感的活動,并成功推出了居民收入信心指數等原創大數據產品。《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社會影響力正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被激發,大調查數據報告已經正式被亞洲最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典藏收錄,調查數據結果向全社會開放,標志著大調查正在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調查活動之一。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600位海口市民中,占比最多的為36-45歲的年齡層,達到266人;其次為26-35歲的年齡層,達到176人。按常住地來分,接受調查的城市居民正好為農村居民的3倍。按照家庭收入來分,占比最多的是家庭年收入為3萬元-4萬元的人群,為197人;其次是年收入為1萬元-2萬元的人群,有174人;第三位是年收入為5萬元-6萬元的人群,為126人。按文化程度來分,占比最多的人群文化程度為中學及中專,有212人;其次為大專,有191人;本科人群居第三位,有111人。如果按職業來分,占比最多的人群是城鎮戶籍企業職工,有219人;其次是企業管理人員,有133人;位居第三位的是行政事業單位人員,有61人。
七成市民對反腐力度點贊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海口市受訪者感覺幸福的比例是4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其中,選擇很幸福的占23%,比較幸福的人占了23%。
在對國家政策的調查方面,海口市絕大多數受訪者(70%)對政府反腐力度感到滿意,大大超過全國(59.2%),其次是高考體制(34%),政府辦事效率(31%)。
反腐敗斗爭是一場不能輸、也輸不起斗爭,是一場生死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在戰斗中,既沒有“減速帶”又沒有“休息區”,只能步步為營,一錘接著一錘敲。海口市紀委從易改易行的小處改起,連續多年咬定作風建設不放松。據統計,2014年全市整治“庸懶散奢貪”工作監督檢查130次,發現問題73個,通報批評66個單位、133人,問責157人。同時,加強對規范公務消費行為實施意見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實現全年“三公經費”只降不升的目標,全市“三公經費”同比下降23.3%。
2014年,海口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232件,立案213件,同比增長70.4%;結案223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60人,增長73.3%,其中處級干部18人,增長125%;挽回經濟損失1600多萬元。
在依法行政考核方面,海口市連續6年全省第一。
在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市國土資源局窗口,市民陳先生來辦理分割轉讓證明書換發土地證事項,在參閱中心大廳張貼的《海口市國土資源行政審批標準》后,他填寫《房屋國有土地使用權分割轉讓證明書》,拿出身份證、房屋所有權證,按要求在海口市政務中心市國土資源局審批辦窗口遞交材料,1個工作日后,他即拿到新土地證。
海口市國土資源局審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每天要受理30多宗這樣的換發土地證,雖然法律規定為20個工作日,現在精簡了程序、手續后,成了窗口即辦件。
海口市審改辦相關負責人也表示,2014年海口市級45個具有行政審批服務的職能部門,經壓縮行政審批服務受理期限50%,行政審批服務整體提速一倍,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申報材料精簡率40%,市民和企業前來辦事越來越方便了。
盼收入增長食品更安全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顯示,去年近半數海口受訪者認為收入會增加:48%的海口受訪者認為,2015年家庭收入比2014年會增長,略低于全國的49.2%。
2014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同比增長11.2%。海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0元,增長12.4%,兩項指標均高于全國水平。近日,美蘭區大致坡鎮昌福村委會蛟樂坑村村民老馮介紹說:“利用現代生產技術,在花圃里套種尖椒等冬季瓜菜,僅這一項就使我們家的收入增長了一倍。”
而在海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去年是26530元,增長9.6%。權威分析認為,海口城鄉居民收入取得可喜增長,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最大。這主要因為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帶動工資普漲,城鄉從業人數穩步增長,新增資政策因素拉動全省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增長。此外,農產品價格上漲,稅費減免,推動居民經營凈收入穩步增長。離退休金標準上調,轉移支付加大,轉移凈收入平穩增長。
根據海口市今年的發展目標,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左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海口市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經濟平穩增長,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居民收入增長。
近年來,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嚴格監管,全面保障,先后圓滿完成30項國際、國內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保障任務,保障用餐人數10萬多人次,無一人發生食物中毒。他們還在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創建、量化分級管理、旅游餐飲整治等多個方面,綜合強化餐飲監管,努力提升我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TüV萊茵是全球著名提供獨立檢驗、檢測及認證服務的機構,擁有逾140年的經驗。TüV萊茵于1989年首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是少數幾個最早進入中國的國外認證機構之一。
羅牛山萊茵相關負責人介紹,羅牛山萊茵設在海口桂林洋的羅牛山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內,測試實驗室面積達2500平方米,致力于食品、農產品、水產品、化妝品、食品包裝容器及材料業的檢測認證服務。此外,還包括產品質量檢驗、設備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相關技術的培訓。
以往海南省企業檢測產品是否合格,需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報告。企業將樣品送往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實驗室進行測試、認證。羅牛山萊茵的成立,填補了海南綜合性食品檢測的空白,標志著海南食品市場質量安全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系數增強。
建設更美好幸福家園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顯示,海口市民認為各個宜居要素中,社會保障最重要,有42%的海口受訪者選擇了這一項,位列其后的依次是發展機會(41%),生態環境(39%),工資水平(38%)。而在全國受訪者中,選擇居住地的三個最重要因素分別是:工資水平(40.2%)、房價(36.5%)、社會保障(33.7%)。
在這其中,海口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較全國受訪者高,這也顯示了海口居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說:“我們不要和其他城市去拼GDP,我們要打造宜居精品城市,要去拼市民的幸福指數。一個城市如果環境好、安全系數高、交通不擁堵,那么居民的幸福指數自然就高了。”
近年來,海口堅持把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各個領域,探索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通過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完善城市交通體系、強化城市管理、大力推進民生工作等方式,努力建設市民滿意游客舒心的溫馨宜居城市。
今年海口市將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爭取旅游直接總收入有新突破,力爭今年旅游地產、產權式酒店、醫養結合等經營性地產占比達26%以上。
同時,落實“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加速淘汰黃標車,重點整治機動車排氣污染、垃圾焚燒、露天燒烤、建筑施工和裸露地面揚塵,確保空氣質量繼續保持一流。
海口還將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統籌抓好企業用工和城鄉勞動者就業工作,通過見習補貼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小微企業就業,促進棚改居民、失地農民等群體多渠道就業;支持青年、婦女和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提高社會最低工資標準。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政策。繼續開展農民增收行動,整村推進“造血式”扶貧開發,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此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抓好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水平,引導社會資本興辦社會福利和社區養老機構。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售配租政策,改造農村危房3500戶,滿足不同層次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狠抓“菜籃子”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辦好十類24件民生實事,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
?
?
?
?
?
相關鏈接:
“解碼幸福海口”之一:空氣質量好幸福指數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