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早上,36歲的北京市民劉國盛打開手機上的一款氣象APP:218,重度污染。
劉國盛平時喜歡在戶外跑步,而現在,他只好到附近一家健身房的跑步機上“過過癮”了。
18年前,劉國盛從江蘇考入北京的一所著名大學,畢業后就留了下來。工作、成家、生子,但這幾年北京的霧霾讓他開始考慮是不是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不過這幾年回家鄉,他感覺那里的空氣也好不到哪里去,“有幾次去上海出差,也會碰到霧霾”。
從出門戴口罩到置辦空氣凈化器,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日前,中國青年報通過問卷網進行了一項2005人參與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有53.5%的受訪者出門戴口罩,37.4%的受訪者堅持使用空氣凈化器,43.3%的受訪者堅持使用飲用水凈化過濾裝置,24.8%的受訪者在手機里安裝了監測空氣質量的APP,41.9%的受訪者減少了戶外活動。
就在3天前,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發言人傅瑩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說,早晨拉開窗簾,“看到藍天白云,真是心里頭充滿了感動”。劉國盛注意到了這條新聞,“我們小時候也一樣,每天都是藍天白云,不覺得是個事,現在能看到藍天,都會覺得特別開心。”
3月7日下午,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自己在清華大學作校長的時候,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是想學生的事情,到了環保部以后,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是看天。“如果天藍,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這樣的霧霾天,就會感到不安,要加倍努力。”
環境工程專業出身的陳吉寧坦言,大氣污染的來源非常廣泛,也極其復雜,既有大家熟知的煉鋼、水泥窯、工業燃煤等工業生產過程的排污,也有機動車、船舶等移動源的排放,也包括我們自己,比如裝修、餐飲油煙,量大面廣的面源排放。陳吉寧說,根據這些年的源解析情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機動車來源占24%左右,餐飲、汽修、裝修涂料等活動所占比重在10%左右。
根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62.5%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源在于公眾的環保意識不強,61.0%的人認為原因在于執法不嚴,60.0%的人認為“企業的污染成本和違法成本太低”,50.3%的人認為相關制度不健全。
陳吉寧表示,環境污染問題是在發展階段出現的問題,“我們處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特殊發展階段,只要發展,這個問題就會出現。另外,我們歷史‘欠賬’也比較多,還要在解決新增污染排放的同時,解決老的問題”。
在陳吉寧看來,治理霧霾,改善空氣情況,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形成合力。他說,一方面,環保部將認真落實“大氣十條”(《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記者注)所明確的各項治污任務,特別是強化企業治污,要落實企業作為治污主體的責任。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是霧霾的受害者,每個人也是霧霾的制造者。“比如垃圾,一個人亂扔垃圾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亂扔垃圾,我們的城市會成什么樣呢?”
陳吉寧表示,環境污染治理是每個人的責任,“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轉變那些對環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
本報調查顯示,68.5%的受訪者愿意選擇綠色出行,61.8%的人能做到節約水電氣等資源,56.7%的受訪者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44.1%的受訪者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調查中,47.1%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環境問題能得到改善,我愿意為此繳稅”。不過也有45.4%的受訪者認為,環境稅應該由污染企業支付,與老百姓無關。
“環保是大家的事,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吧。”劉國盛說,他特別希望每個周末都能在藍天下跑上幾公里。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