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
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接受記者采訪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
訪談簡介
訪談背景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為題,繼續聚焦農業,著力解決“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問題。要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必須讓農業成為有效益、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因此,打破農民政治身份,引導傳統身份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使新型職業農民把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作為穩定職業、終身職業,是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的關鍵所在。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民網強國論壇的視頻訪談。兩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就“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一話題接受我們的采訪,
主持人
當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迅速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進城,農業勞動力老弱化問題日趨突出,農村空心化、農業副業化問題不斷加重。您認為此現象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王富玉
培育職業農民隊伍,建立一個職業的產業化的農民大軍,是解決我們13億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根本保障。我們中央已經發了12個一號文件,我也管了八九年的三農,現在的突出問題,政策的力量,補貼的力量、土地的力量,已經用得差不多了,這幾年應該說非常有成效,不管怎么樣我們中國沒有鬧糧荒,農產品有效供給,盡管社會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基本上還可以解決,所以這個問題應該算是解決的比較好。但是我們看到隨著改革開放這30多年來,應該有好幾代的年輕人大量的流入城市,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留在城市。他們認為待在城市農村沒出息。第二,傳統觀念上的問題,老人的觀念是我培養孩子出去上大學,離開農村。第三,實實在在地說搞農業比較辛苦,勞動體力比較繁重,另外種地收益比較低,所以處于這種情況下大家都一股腦往城市跑。在中國這個農業大國,發展城市化,我們13億人,70%以上的人都涌入城市,使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說實在話實在不是事兒。
王富玉
因此到了這個程度,農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后,首先就是要解決有人種地的問題。然后是如何種地的問題,有人種地就是要建立職業的農民大軍,那么這里要解決這么幾個問題:
王富玉
首先是觀念問題,搞農業同樣能夠有前途,搞農業同樣能夠解決自己的終身就業問題。這是一個思想觀念問題。
王富玉
第二,要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讓農民種地能夠得到實惠。能賺到錢他才安心,他才愿意干。所以我們要在農民中建立一部分年輕人,解放思想,樹立他們終身從事農業的觀念,下來就要研究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農民。不公道,問題出在哪?核心在二元結構,我的理解是二元結構使這些人不愿意在農村待,你看在城市里能看上電影,能看上戲,但農村困難。長遠的文化生活解決不了,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看病解決不了,城市里的醫院條件好,農村的醫院這幾年新農合房子蓋得也好,但醫生相對不好,好醫生不愿往農村去,所以老百姓大量還是往城市里去看病去。第三,教育上的不公平,教育的優質資源大部分都在縣城以上,甚至鄉鎮以上,農村沒有好的教育條件,為了孩子讀書千方百計攢錢,去城市讀書上學。因此,二元結構的不公平導致年輕人拼命的往城市里奔,所以要解決二元結構問題。解決二元結構就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縮短與城市的差距,包括農村的文化、醫療、教育條件、交通環境、水利條件等,這樣就不會大量的涌入到城市里來了。
王富玉
第三,要作出總體規劃,我們國家有多少土地,大體需要多少職業農民,需要多少家庭農場,有多少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有多少專業合作社,圍繞這個定向的來培養農民。
王富玉
第四,要從娃娃抓起,千萬不能讓子孫后代全部涌入城市,國家需要人才,但是都跑到城里來,農村土地就荒了,所以這要做一個很好的規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