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保護是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線’。但部分地區的水源地被生活、工業等垃圾‘圍堵’,水源地受污染直接威脅群眾飲水安全。”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大學回族研究院院長馬宗保建議,制定科學合理的水源保護規劃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的主動防控體系。
馬宗保介紹,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水源地保護面臨很大壓力。而且相當部分水源地劃定的保護區內存在大量農田和民居,由于歷史原因,農田和民居住宅建設在前,劃定水源保護區在后,主動管理防控難以到位。
針對這種現狀,部分地區對保護水源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位于黃河中上游地區的寧夏,已嘗試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進行了劃界,設立了保護界碑、界樁及警示標志,以此實行分級、分區保護。
在此基礎上,馬宗保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的主動防控體系,加強集中式水源地監測能力建設,提高水源地環境監測的預警和應急監測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水源保護規劃和生態補償機制。
從具體操作層面上看,馬宗保說,被開發劃定的飲用水水源地應建立衛生防護帶,防護帶內不得修建飼養場、廁所,不得堆放垃圾,不得用污水灌溉土地,不得施用持久、高殘留的劇毒農藥等,將現有的工業生產企業、養殖場逐步搬出保護區。同時嚴格控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周邊地區新建項目的審批,提高準入門檻,對不符合布局或選址不當的項目堅決予以否決。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