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
訪談簡介
訪談背景
隨著互聯網深入應用、云計算走向成熟,以及智能手機為代表的信息設備大量普及,中國社會初步形成了信息社會的雛形,為中國的產業升級、社會轉型、改革創新奠定了基礎。但也對數據信息的安全與共享應用產生了強烈的需求。如何平衡數據共享與個人信息安全之間的關系?大數據資源如何造福于民?敬請期待本期訪談。
124.94.197.*????大數據使國家保障體系進入科學發展時代
主持人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2015年兩會訪談節目。今天在演播室我們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是全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先生。歡迎郭主席,您好。 [08:38]
郭為
您好。 [08:38]
主持人
郭主席,我們了解到,您今年兩個提案分別是數據開放和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兩份提案的具體內容能否介紹一下呢? [08:40]
郭為
應該說這兩個提案的內容有相關性。數據開放和智慧城市是我們國家在發展智慧城市過程中的一個前提,就是要數據開放。智慧城市發展到今天,應該在前年大家開始炒來炒去,比較熱。但是,實際上大家對這個城市的認識是有很大不同的或者偏差的,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樣。這幾年從實際過程中大家越來越統一了,就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如何把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政府的服務和商業的服務融合在一起,為老百姓提供一個更好的服務。其實這次克強總理也提到了智慧城市,特別是提到了“互聯網+”的創新概念,其實就是以互聯網的思維或者互聯網的技術去改造或者融合我們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領域。 [08:41]
郭為
你要做到智慧城市,做到把政府的服務融合在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家庭里面、個人里面,首先前提就是政府要開放數據,只有開放數據,才能把社會的力量,按照今天來講叫PPP也好或者叫萬眾創業、創新也好,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來為老百姓、來為社會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這就是我的兩個提案的相互關系。 [08:42]
郭為
我覺得,智慧城市化,今天我們的共識度越來越高了,在這個前提下,怎樣把它做好,就是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去解決我們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務,實際上指向是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 [08:43]
主持人
我們說智慧城市就是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和美好。剛才您說到數據開放,其實剛才您也講到指的是政府的數據開放。我們說政府數據開放也說了好多年了,現在狀態是什么樣子? [08:43]
郭為
我們國家因為整個信息化的過程,特別是電子政務的信息化過程,一開始是按縱向來走的,比如金稅、工商、經濟部門,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做的細化。因此,到一個地方的平臺,它必然是一個割裂的,它縱向的力量比較強,橫向的力量比較弱。數據開放之間,部門就形成了看不見的墻或者一個透明的墻,有一個隔閡。第二,實際上我們每個部門和不同的區域,信息化發展的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也就導致了在數據交換、信息交換的時候,也就不容易,因為它在不同的平臺上。當然,也存在著由于部門利益的原因,誰都希望來主導,所以可能很多時候在數據融合和開放的時候也會受到一些人為的影響。再加上一些利益的驅動。它是一個蠻復雜的事情。總體來講,數據開放這件事還是非常不容易,很難做的一件事。 [08:46]
主持人
但是也在一點一點地推進。 [08:46]
郭為
在一點一點地推進。比如跟我們合作的一些城市,首先是他們的黨政一把手對這個事情高度重視。他們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協調,主動打破部門地協調,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但是,我們不能長期依賴于黨政一把手這樣的工作,我們還是應該建立一定的規則,來把這個事情做成。另外,我們也意識到,牽涉到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目前也有信息開放的難度。所以我提出來如何建設一個城市級的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統一在政府的監管下來為社會提供開放數據的服務。因為我們政府的網絡大致可以分為內外兩個網絡,內網實際上是我們內部行政的管理,這個保密級別應該是比較高的。還有一部分是本來就是為外部提供服務的,所謂外網。所以,它本來的保密級別就低。如果一個智慧城市把外網整合在一起,自然它的等級并沒有那么高,在外網的基礎上為社會提供。由信息資源中心來承擔諸多個部門外網的服務,這樣就使得數據能夠整合在一起。再加上社會資源的融合,就可以形成一個大的資源管理中心,比如我們可以采用PPP的模式,由社會企業來提供資金來建設,然后由政府來監管,向社會提供一些服務,來回收投資價值,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互動的、良性的循環。既保護了政府的數據,又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我們在信息安全的監管方面、網絡監管安全方面的要求,形成不同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等級,這是我提案的內容。 [08:48]
主持人
剛才我們又提到數據開放和創新之間的問題,您覺得數據開放對我們現在熱議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樣一個項目有什么樣的推動作用,包括普通老百姓能夠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實惠呢? [08:48]
郭為
社會基本的要素是三個東西,材料、能源、數據,這是構成社會的基本結構。在傳統的工業社會里面,材料和能源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當人類進入到信息化社會之后,數據資源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一個資源。圍繞著數據資源的采集、生產、加工以及把它做成一個產品,成為未來整個人類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剛才講到怎么能成為大眾創業創新的一個推動呢?因為有了這些數據以后,創業者可以基于這些數據構造出很多很好的產品,來服務于老百姓。比如說今天我們大家知道的掛號,用移動端來掛號,實際上它就是把醫院的數據端口打開了,然后做了一個產品,為老百姓提供一個很好的服務。實際上,如果我們把掛號這件事情繼續延伸,如果和人的電子病歷、電子檔案結合起來,和老百姓將來報銷、買藥結合起來。這樣就形成一個非常好的產品,這里面核心的內容都是在數據開放的前提下如何整合數據,就是以人為中心去整合數據。我想誰能把這件事情做出來,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企業嘛。
[08:50]
主持人
說到數據開放之后,帶給老百姓這些諸多的實惠,我們也想到您前幾年提案中講到一條就是信息安全問題,包括國家信息戰略的安全,這里面除了國家信息安全之外,還包括老百姓個人的信息安全。包括現在我們非常詬病的,經常收到一些騷擾短信、電話等等,我想這都是信息安全的一個組成部分。您覺得現在利用數據撬動創新,會不會給信息安全造成一定影響?如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08:50]
郭為
一定會帶來新的問題,就像高鐵,到300公里之后,它的安全系數如何去保障,它的整個系統的安全性。當數據大規模地開放之后,必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像今天如果沒有手機的話,就不會有人騷擾你。因為有了手機,你的手機號就有可能被人拿走了。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關鍵是如何解決。在前兩年提案里面,可能未來幾年我還會提到這個問題,就是個人信息主權。包括四中全會之后,我們要進行法治化建設,也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情,不是一個簡單技術層面的保護,而應該在法理上、在建立誠信社會和國家過程當中,從法理上要制定一些規則。我講的信息主權不是簡單技術上的信息安全,首先你的電話號碼可不可以被別人拿走,你的身份證號碼可不可以被人拿走,這是你的信息主權。像女孩子,年齡是一個隱私,“隱私”我覺得有點負面的,其實這是你的信息主權,你不可能整天給別人曬你自己的電子病歷和電子檔案,有什么疾病這是你的信息主權,要保護它。 [08:52]
郭為
上升到法律,我覺得國家應該立這樣一個法律,對信息主權的定義,包括什么樣的內容。如果你使用它,必須得到一個個人的認可。如果不認可,那將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比如說你們家的錢放在你的腰包里,如果我拿走,要么被定義為小偷,要么我可以定義為強盜,它肯定是要有一個定義,根據你的行為的特征。我覺得對信息主權這件事情,首先從這個意義上來把它定義清楚。 [08:53]
郭為
第二個層面,才是我們家要不要加一把鎖,要不要安裝一個攝像頭,這是技術處理的問題,如何去保護它。
再一點,應該對所有的信息主權的形成過程,因為個人有個人信息主權的形成過程,企業有企業,單位有單位,政府有政府,它所形成的信息主權,和它的保密級別,它的制度安排,它的使用流程,都應該逐步地形成一些規范。這樣大家使用起來,可能就比較方便。比如中國人,沒有這樣一個意識,可能我們倆熟悉了,別人找我要你的電話號碼,我可能就隨便給了,這其實是不對的。我至少應該跟你打個招呼說,我認識一個人,他可能想找你辦點什么事情,需要你的電話號碼,您看我能不能給他提供?
[08:55]
主持人
這個環節經常被省略了。 [08:55]
郭為
大家沒有這樣的意識。隨便找人要電話號碼是很不禮貌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講的怎么樣建立這樣一個東西。因為我們中國在進行現代化的建設過程當中,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就是我們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可能要有一些突破。因為中國的文化,某種意義上是一個熟人的文化,我們過去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傳統文化,是基于熟人的。但是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怎么樣去處理,這是市場經濟帶來的問題。因為我們過去中國市場經濟不發達,我們沒有這樣的問題。陌生人和陌生人講的就是誠信,要有一個誠信社會。過去大家關系好,講面子,不是從一個誠信的角度,不是從商業誠信的角度來講。市場的今天,誠信是有價值的,你的信用卡究竟能劃多少錢,這是跟你的誠信掛上鉤來的。我們過去沒有這樣講的,過去沒有這樣的提法。包括四中全會來講,我們要進行法治化建設,特別是要完善社會主義的市場法治和法規,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來保護每個人的誠信。 [08:58]
主持人
接下來跟郭主席再聊聊您今年提案的另一個主線,就是智慧城市。看到您今年的提法是叫智慧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國家的智慧城市已經經過初級階段,向穩健的、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呢? [08:58]
郭為
因為我們對智慧城市理解的時候,一開始大家說我進行一個數字化,把某些東西數字化了,可能就可以了。特別是在十幾年前,數字化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后來大家又把它理解為我對某一個領域提供智能方案,比如我做一個智能交通或者智能電網,是不是這個就是智慧城市了。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一個智能化的過程,就是對某一個領域進行智慧化管理。而智慧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人體一樣,我們的消化系統或者運動系統,你很難講哪一塊是,它牽涉到人的整體。比如一個城市的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就不一樣,智能交通就是我的紅綠燈我進行一個自動化控制,讓你能夠快速地行進就完了。但是智慧交通,它不僅僅是一個紅綠燈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導流的問題,我們畫幾個大牌子,說哪個地方堵車了,我們怎么樣走,給你一個地圖,包括現在利用導航地圖,告訴你哪個地方擁堵,它不是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包括在整個城市規劃過程中,居住的范圍、工作范圍之間的關系。如果很多工作通過網絡化進行,是不是就可以減少出行的時間了?這一系列的東西都放在一起,它才是整個城市的智慧化過程。 [09:00]
郭為
所以,前面講到我們大數據,如果把所有數據都采集起來,對老城市進行改造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就可以意識到這些。因為我們在具體的調研過程當中,其實有些城市的擁堵,并不完全因為人口多了,而是因為整個城市的規劃布局存在著不合理。因此,這些東西,我覺得可能僅僅解決紅綠燈智能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這就是智能和智慧的問題。
我們覺得一個城市可能圍繞著環境、能源、交通、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等等方面,怎么樣通過一個智慧化的手段,按系統地來看這件事情。包括即使在做人口的二孩政策,我們做了大系統模型,實際上是把很多因素放在里面,包括未來50年中國人口社會的變化是個什么樣子,我們要看得很清楚。這時候,我們再提出一個智慧的解決方案。 [09:03]
主持人
今天在兩會當中,我們還看到您提出一個PPP模式,剛才您也提到了,PPP模式究竟怎樣去理解?是什么意思?跟我們介紹一下。 [09:04]
郭為
PPP模式實際上是政府、社會的資源怎么整合在一起,然后提供更好的服務的問題。過去道路建設、橋梁建設上,也曾經大量地使用了這樣的模式。比如說,長江上游有一座大橋,政府不出錢,由某個企業來出錢建大橋。政府和企業一起計算這個模型,我收過橋費,收多少錢,我測算一下人流、車流,多長時間,是十年還是十五年就可以把成本收回,然后再加上一個貼現率,就是我的回報,資金的回報。然后建這個橋,跟政府達成協議。這樣的話,政府一分錢沒有出,但是方便了老百姓,建了這個橋。企業參與建設這個橋,企業也受益了,這是比較傳統的模式。
還有就是修地鐵,或者修公路的時候。比如拿地鐵舉例子,很典型,因為它的投入成本很高,回收周期很長。這個時候,政府說干脆把周邊的土地給你,你進行一些土地開發,土地開發的錢再補貼回來,你為地鐵服務。這些都是傳統的PPP的模式。
信息化建設,它確實是一個新的問題。因為它不像剛才我講的橋梁,或者地鐵這么很明確地能夠計算出來,因為它是一個開口的服務模式,而且大家完全沒有經驗。因此,如何在信息化的建設過程當中引入PPP的模式,就成為一個課題。
我希望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要出臺一些細則,一些指導性的意見。現在有一些原則性的意見。但是到具體下面執行的時候,它沒有一個依據,也沒有一個經驗的公式,所以最好能夠探索性地做一些試點,先看一看,究竟怎么樣。 [09:08]
主持人
您提出在數據開發管理平臺,包括智慧城市建設當中,都引入PPP模式。這里面有什么共通之處嗎?能否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09:09]
郭為
我們現在在做的叫“一中心、三平臺”。所謂“一中心”,我認為一個城市要有一個數據管理中心。“三平臺”就是我們有市民融合的平臺、企業服務平臺,還有為政府管理者提供可視化的城市運營管理的平臺。市民融合服務平臺,我們的做法,相當于把政府的服務和社會的服務融合在一起,大致它的思路有兩類,一是政府購買一些服務。因為本身政府就要開設外網,就要為社會提供這些資源,包括過去搞辦事大廳,也需要進行投資,可以把這部分投資節省下來,購買服務。很多信息化建設,政府可能一次性花很多錢,我們希望你不要一次性投入,變成細水長流。比如拿出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通過購買服務,這樣你設備更新等等也不用擔這個心。而由企業來承擔,企業給你提供IT的服務,你給他出一部分服務費。同時,因為我們服務平臺是面對老百姓的,也會帶來很多的商家。帶來很多商家以后,我們也可以收取一定的廣告收入,這樣通過廣告收入,我就可以補償一下我這個平臺的收益。 [09:12]
郭為
第三,由于提供這樣的服務形成了一個數據中心,大數據將來也可以作為一個變現的來源。在這個平臺上,有三個收入來源。做好智慧城市這件事情,既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也使企業一開始就可以擴大投資規模,加大投資強度。而且還能讓老百姓盡快地得到方方面面的服務。最后,你剛才也提到,有這個平臺以后,我們會鼓勵千千萬萬的創業者在這個平臺上去創業,去提供更多的服務。所以,我們根據國務院的指示,頂層設計,把它變成是一個平臺化的戰略,吸引更多的人。同時,所有的頂層設計就是“一中心、三平臺”,你把這個搭建之后,可開發的應用就非常之多了。 [09:18]
主持人
我們今天說的一個主題就是利用大數據的資源造福于民。很多人說大數據在商業層面上的應用較多,是少數行業盈利的一個新的武器。普通老百姓覺得大數據跟服務器一樣,是技術上的東西,跟平常生活沒有什么關系。在大數據民用方面的潛力,請郭主席跟我們做一下分析? [09:19]
郭為
其實所謂的大數據,什么叫大數據,要把它定義清楚。我理解的大數據,這和計算機的發展密切相關。一開始計算機的發展是用于科學計算,包括軍事上,當年為美國阿波羅計劃和原子彈計劃進行了一些復雜的計算。后來進入商業化應用的時候,就是所謂的結構化計算。我輸出什么是一個固定的東西,我事先定義清楚,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計算,會產生一系列的數據出來,這就是一個結構化的數據。
所謂大數據,我認為就是一個非結構化的數據,非結構化的數據是什么呢?散落在整個社會空間大量的,沒有辦法用結構化計算來形成,包括比如今天我們錄這個視頻,就是一個非結構化的東西。這些非結構化的數據如何去應用,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所謂大數據,就是要解決非結構化數據的應用的問題。這個應用實際上就是通過大數據的收集、采集、清洗、篩選,然后形成一系列超級鏈接或者一系列的數據模型,來提供服務的引擎,這就是我們在做的大數據的東西。
今天可以這樣講,大數據的應用才剛剛起步,應該說非常之少,真正地利用大數據做事情的領域非常的少。我們的感知,比如說今天比較熱門的所謂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實際上是通過收集大量的數據,通過云的方式計算這些數據,對你的吃穿住行,對你身體的狀況進行收集,然后給你提供一個所謂的健康指引。其實今天我們已經有這樣小的應用,比如說你到健身的地方,或者到醫院的時候,人家會給你體查一些指標,說你的脂肪,甘油三脂或者哪些高了,需要增加一些鍛煉,這都是很好的建議,但是這些都是抽樣的調查。可穿戴以后,可能全部的東西,實時地都在進行運算,根據你身體的動態情況,不斷地告訴你,應該怎么樣去做。我覺得這就是大數據的一個應用。
回到家庭里面,現在智能家居也很熱。所謂智能家居,就是未來在家里所有的設備進行數據收集,數據收集之后形成一系列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冷暖感知是不一樣的,你的房間和我的房間可能對溫度的適度就不一樣,今天沒有智能化的時候,我們只能定義一個,比如回到房間里面,固定在18度。有了智能家居,根據人員的多少,溫度也會變化,可能是19度,也許是17度。用的燈光多少,也會進行變化,進行一個實時的調節,這就是很好的大數據的應用。 [09:30]
主持人
所謂大數據的時代是更好地利用科技的力量去造福于民。最后請郭主席跟我們暢想一下您覺得未來的大數據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理想的狀態?您覺得未來我們的生活是否方便到不需要用我們的智慧而是用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呢? [09:31]
郭為
首先我覺得應該是越來越智慧。在工業革命時代,能源動力的發明,是對我們身體的體能的一個延伸。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后,實際上隨著大數據的應用,這些都是對我們智慧的一種延伸。如果我們今天沒有這些計算機的手段,其實我們今天所談論的這些大數據的應用、信息化的應用,都是不可能的。未來,我們也在暢想,比如最近都在談的無人駕駛技術,可能確實是對我們整個人類的出行方式的一種改變。可能你一出門口,一招手,就來了一輛車,然后他就把你送到你需要去的地方。你不需要自己的私家車,那上面也沒有駕駛員,整個交通也不會擁堵,可能也不會有那么多的碳排放,環境也得到了保護,道路可能也不需要修得那么寬,也沒有紅綠燈了。可能這就是未來的一種智慧化的生活方式。 [09:34]
主持人
可能實現。 [09:34]
郭為
不是可能,是一定會實現的。我只是講的出行,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這里面有一系列的東西,會使你有更多的時間去休閑、去生活,更集中精力去發明創造。包括我們的教育改革,為什么拼命做這樣的事情,就是讓人不用去應付某種考試制度,而是使人的天賦或者人的天才得到最極致的發現和發揮,這樣的話,人類才會越來越智慧、越來越聰明,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09:36]
主持人
非常感謝郭為主席跟我們分享大數據時代這樣一種科技方式的生活,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也期待這樣的智慧生活、智慧城市能更早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謝謝你們的努力。也感謝大家收看我們本期的節目,再會! [09:37]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