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委員
福建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國星代表
湖北武漢協和醫院院長王國斌代表
公眾點題
盼大醫院看病便宜些
我來成都務工很多年了。平時經常會陪農村老家來的親戚到成都各大醫院看病,常聽他們聊起看病就醫的事。他們說,現在全村人都有新農合,個人每年只要交幾十塊錢,看小病就不犯愁了,在縣里看病報銷很多,這是村里人最滿意的事。
但是趕上大病,老家人就得到成都等大城市看。我經常陪著他們去排隊、掛號,進城看病就是想找專家聽個說法,但專家號一般是掛不上的。看病也比較貴,老家人往往要向村里人借了錢,才敢去看病。期盼大醫院看病能便宜一些,藥價低一些,讓農民們不至于“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
——四川省成都市農民工 楊 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10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破除以藥補醫,降低虛高藥價,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通過醫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費用,努力減輕群眾負擔。
醫改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公立醫院改革又是難中之難。我們如何通過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蹚過醫改“深水區”,破解世界性難題?這引起不少代表委員熱議。
以藥補醫助推“看病貴”
衛生總費用增速超過居民收入增速
“看病貴指的是過度醫療,藥品、檢查費用虛高,醫保不能夠有效保障。”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委員說,減輕群眾負擔,醫改就必須破除以藥補醫,讓醫療回歸服務的本質,徹底杜絕過度醫療。
以藥補醫現象是如何產生的?福建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國星代表說,改革開放初期,國家財力有限,對醫療事業投入不足,為了彌補醫院的成本,政府允許醫院有15%的藥品加價。之后,醫院賣藥加成收入逐年增加,目前普遍占總收入的50%以上。“以藥補醫危害很大,造成醫生多開藥、開貴藥,群眾看病貴,醫療體系畸形發展。”
湖北武漢協和醫院院長王國斌代表說,這幾年政府對醫療的投入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在增長,但藥價上升速度更快,尤其是進口藥、化療藥。此外,現代醫學技術的應用和更新拉高了看病費用,比如說膽囊切除手術,以前手術開一個大口子,要花近2個小時。設備更新后,只需要打幾個小洞就可以了,風險降低,時間縮短,但設備購置、維護和醫生的培訓成本大大增加,導致病人支付的藥費水漲船高。
“這些因素讓醫藥費絕對數迅速增加,即使報銷額度提升,老百姓自費的部分也沒有明顯減少,所以大部分人覺得沒有從政府的投入中得到實惠。”王國斌說。
以藥補醫助推“看病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3萬億元以上,三四年時間飆升了1萬億元,增速超過居民收入增速。
簡單取消藥品加成不能解決問題
改變定價體系和醫保付費方式,提升醫療服務價格
近年來,政府選擇100個城市進行試點,推進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把藥品加成費用減下來,把醫生的勞務費用提上去,并以此為杠桿,試圖撬動醫藥利益鏈,減輕老百姓看病負擔。王國斌認為:“這個改革理念看上去很簡單,但在現實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比如藥品牽涉到藥企、醫藥公司、經銷商、醫院、醫生等,已經形成利益共同體。破除以藥補醫,就要打破這個利益共同體,在不減少醫院收入的情況下,降低藥品的虛高成本,切實緩解看病貴。”
國家已確定在公立醫院改革中取消藥品加成。“當前,取消藥品加成已在縣級公立醫院逐漸推開,但這只是醫改破冰的第一步,僅靠簡單地取消藥品加成,并不能解決問題。”凌鋒說。
據凌鋒介紹,公立醫院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政府投入,這部分只占8%—10%;二是藥品加成收入,曾經占到利潤的一半以上;三是醫療服務收入。如果砍掉藥品加成這部分的收入,由于政府投入顯然不可能短期大幅增長,難以彌補這部分削減,那么就必須相應提升醫療服務價格,合理體現醫生的價值,而不是靠過度檢查、耗材來獲取利潤。
凌鋒說,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需要改變定價體系和醫保付費方式。比如,一個闌尾炎手術平均費用在1萬元左右,但醫生卻拿不到1000元。如果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醫保相應變成按病種打包付費,醫生的價值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體現,而病人的費用不變甚至還會下降。此外,還要配合建立完善多層次的醫保結構,以基本醫療保險兜底,發展商業保險,滿足多元化需求。
翁國星認同凌鋒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觀點:“一臺心臟搭橋手術,需要3位醫生、2位護士,政府規定的價格上限是3500元,但實際估算要1.5萬元才能保障醫生勞務成本。”
讓醫生收入與藥品收入完全脫鉤
推行醫藥分開、藥品招標采購、分級診療等配套改革
深化醫改,需要配套推行醫藥分開、分級診療、降低虛高藥價等措施。“僅靠單純地取消藥品加成,并不能解決醫藥倒置的問題。必須讓醫藥真正分開,讓醫生的收入陽光化,與藥品收入完全脫鉤,并從源頭上斬斷藥品招標、采購的利益鏈,鏟除腐敗產生的根源。”凌鋒說。
翁國星認為,破解看病貴,應該通過政府藥品采購,降低藥品和高質耗材的價格,從源頭解決藥價虛高問題。當然,也需要我國醫藥工業奮起直追,加快研制新藥,改變藥品定價權掌握在少數跨國醫藥公司手中的現狀。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也是配套改革之一。凌鋒說,最關鍵的是要合理配置人和資金,引導醫療體系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對各級各類醫院的區域布局、功能定位進行規劃,區分小、中、大醫院不同的職能定位,建立縣、鄉、村聯動的管理體制。基層看小病,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大醫院做科研,承擔大病救治。另一方面,不要再盲目地擴大公立醫院規模,應該集中有限的財政資金,在確保公立醫院提升辦醫質量的基礎上,向社會資本開放公立醫院,發揮市場對醫療資源的配置作用。
在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中,還要大力培養基層人才。“這些年國家大力投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并調整報銷比例,希望將患者留在基層醫療機構。但老百姓最在意的還是醫生的水平,如果基層仍沒有人才,老百姓還是會選擇去大醫院看病。”凌鋒建議,要與醫生教育體系聯動,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同時提高他們的待遇。
“改革存在不少難度,要持續而堅定地深化,才能徹底消除以藥補醫現象。”王國斌說。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