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送辣條的箱子上布滿污物和油漬 新華社發
工人直接用手將辣條裝入塑料包裝袋 新華社發
“辣條”,最近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零食”。
這種袋裝小食品看似不起眼,卻出現在幾乎所有菜市場、小賣部的貨架上,在網店里也賣得十分火爆,甚至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其消費群體數以百萬計,主體是各地中小學生、農村留守兒童。人們不禁擔心,“辣條”衛生嗎?
新華社記者趕赴辣條生產集聚地,對此展開調查。
鏈接
15款辣條不合格
在遍布全國的辣條中,質量不過關的究竟占多大比例?目前尚無精確統計。但記者注意到,有關部門已開始加大對不合格產品的查處力度。
2015年至今,北京已下架鄭州市奇佳食品廠生產的“麥農香片”、郟縣彭桂林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爆牛脯”、新鄭市樹林食品廠生產的“齊天大圣”、鄭州二七區啟明食品廠生產的“雞不可失”、尉氏縣晉林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素食五塊牛肉”、通許縣方一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素雞汁棒”、平江縣華仔食品廠生產的“酒鬼素蹄筋”等7款不合格辣條。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最新發布的抽檢情況顯示,15款辣條上榜不合格產品名單,不合格項目包含酸價、菌落總數、檸檬黃、胭脂紅等。
短評
執法要落到實處
5天、2000公里、4個城市、8個廠家……在“3·15”消費者日到來前夕,新華社記者聯動暗訪,實地跨省追蹤了“只聞其名,不見其地”的辣條廠:12位數的手機號,消失的廠址,讓我們無處尋找;緊閉的大門,高墻上的監控,讓我們屢屢碰壁;緊鄰廁所的廠房,徒手操作的工人,還有滿不在乎的老板,讓我們知道辣條為何屢遭詬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辣條食品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各地中小學生、農村留守兒童。著色劑濫用,添加劑超標,衛生條件堪憂,市場標準混亂,種種現實存在的問題,可能對孩子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損害。正因為如此,我們呼吁一個健康的辣條產業,我們呼吁追根溯源、落到實處的執法。
A.辣條的“雙面人生”
“火得不得了”
每到放學,走出校門的第一站,北京小學生小明(化名)都是走進校門西側的小賣店:“老板,一包辣條。”掏出一元錢,小明撕開包裝,拿出一根辣條放進嘴里,順帶舔了舔沾上油膩的手指頭。走出小賣店,回家的路上有不少和他一樣邊走邊吃辣條的同學。
“小學生的必備食品,童年的記憶。”對囊中羞澀的學生族而言,小包裝辣條真是“便宜又好吃”的美味。記者走訪北京、河南等地十余所中小學校,發現校門口的小賣店里都擺滿了各種品牌的辣條。“好賣得很,至少每天能賣幾十包!”一小賣店老板說。
“買了一百包辣條,有錢,就是任性”“好吃到停不下來”“再來十包”……在新浪微博里,包含“辣條”的微博數量高達300多萬條,這些拿辣條開涮的段子層出不窮,吸引不少原本不知辣條為何物的人紛紛下單網購,多款辣條產品銷量過萬。在某電商網站的銷售指數中輸入“辣條”,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曾高達20.7萬,而55%的喜好購買人群在18歲至24歲之間。
“辣條倍兒有國際范,老外都愛吃。”去年下半年,美國亞馬遜網站上爆出了一張格外搶眼的圖片。一包在國內僅售5毛錢的辣條,在美國卻以超過10倍的價格售賣。一時間,這種“面筋加辣油”制成的小零食身價倍增,成功上演“走出國門,征服世界”的逆襲,在“80后”“90后”群體中更是掀起了持續熱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