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風整頓的高壓之下,部分干部錯誤地將“管手腳”變成“不作為”,出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為官不為”消解作風建設成果,對此,去年一年湖南郴州重拳懲治,查處干部239人,其中9人被免職。如何界定“為官不為”?怎樣扎緊制度籠子?郴州強化問責,督促干部適應“為官不易”的新常態。
對工程渣土直接向重要水源地傾倒的違法行為,未能及時進行監管;農村低保申請手續辦理,因工作銜接出問題而嚴重超時;面對前來辦事的群眾,沒有耐心細致做好工作,任由事態發展……
這是湖南郴州市紀委近期通報的一批“為官不為”典型案件。持續3年多時間的郴州“作風大整頓”,從去年開始劍指“為官不為”。
出現“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心態,消解作風整肅成果
去年一年,郴州因為各類作風問題,問責干部1347人,其中72人被免職。
“作風大整頓”始于2012年。伴隨著中央和湖南省委作風建設的系列大動作,“整頓”主題一年一“變奏”,但脈絡清晰:2012年,突出“整作風”,重點解決干部“不能干什么”的問題;第二年則突出“轉作風”,重點解決干部“要干什么”的問題。
不過,在持續兩年高壓之后,部分干部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一些領導干部越發謹慎,做事情的顧慮多了;還有一些人認為,當前的環境下,不做事不會出事,做事倒是可能出問題。”郴州市紀委副書記李小華說。
李小華舉了個例子:領導到下面檢查工作,肯定會有陪同。根據規定,10個客人,陪同人員不能超過3個。但有時候陪同人員會超過這個數,領導就“被犯錯”了。“所以,有些人覺得還是不下鄉為妙。”李小華說。
曾受“腐敗窩案”重創的郴州,這些年走出了陰影,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數據位列湖南頭陣。“總結郴州這些年來的經驗,只有實干,才有變化和成果。”在郴州市委書記向力力看來,如果干部無法適應“為官不易”的新常態,畏首畏尾甚至庸懶散漫,顯然會與全市加快發展的勢頭格格不入。
去年8月20日,郴州市委全委會作出決定,聚焦干部作風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文件明確指出:“在狠剎‘四風’的風口浪尖上,有些黨員干部逐漸從遵守規矩變成了無所作為,產生了‘干事就難免犯錯,不干事才不會違規’‘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等錯誤認識。這些問題,將在無形中消解作風整頓的成果。”
239名干部因“不為”被問責,公開典型案件規范處理尺度
年度立功、嘉獎工作,因工作人員遺忘,直到第二年的12月中旬才送給縣領導簽發,超過規定時限半年之久。郴州某縣紀委監察局決定,對失職工作人員停職檢查。
某風景名勝區沿岸部分綠化帶苗木被山羊啃吃,相關領導干部被指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也未協調組織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參加整治工作。當地紀委決定,對該風景名勝區管理處通報批評,對涉事干部停職檢查。
去年以來,郴州作風大整頓的問責“火力”向“為官不為”集中:239人因此受到處分,其中處級干部3人,科級干部158人;受到黨政紀處分的達70人,其中科級干部49人;免職9人,其中科級干部6人。
哪些情形屬于“為官不為”?
根據郴州市委全委會的決定,五種“為官不為”的情形將被一律問責:對執行黨紀政令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的一律問責;守攤子、混日子,工作不擔當,績效差的一律問責;跑門子、亂班子,謀人不謀事,結小圈子的一律問責;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推諉拖拉、態度生硬,不履職盡責的一律問責;管理不嚴,對存在的紀律松弛、作風渙散問題不能及時糾正,當老好人的一律問責。
為了便于操作,郴州市又在去年底出臺實施細則,明確了“為官不為”五種情形中的24項具體表現。比如,“守攤子、混日子,工作不擔當,績效差”的情形,被細化為“對職責范圍內應當辦理的工作事項無正當理由拒絕受理、頂著不辦或超過規定時限辦結的”“擅自離崗或無正當理由不參加會議,上班時間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事”等4種表現。
“對問責的廣度、深度,我們都通過文件來予以規范,不是隨意而為。此外,通過曝光一些典型案件,讓大家知道對同類事情的處理尺度,以公開促公正。”李小華坦言,市委此次出手嚴懲“為官不為”,更加注重問責的規范性。
打造從投訴到解決、再到問責的完整鏈條,打通各大督辦平臺
“請問安仁縣的領導,暗訪短片中關于安仁縣的農村建房問題,部分村民未批先建、邊查邊建,您覺得縣政府擔負起了應盡的責任嗎?”
“請問宜章縣的領導,暗訪短片中關于一六鎮水廠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您認為是哪些人、哪些部門的責任?”
去年9月23日晚,郴州當年第三場電視問政——整治“為官不為”專場,繼續火辣開問。節目在郴州市電視臺實時直播,當晚收視率達到6.1,是平時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的3倍。
郴州整治“為官不為”,電視問政發揮了特有的威懾力。
在電視問政結束后的問題交辦會上,郴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龔鳳祥對參加節目的干部說:“不論大家高興與否、舒服與否,這就是一個展示擔當的舞臺。回去后不能僅僅停留在整改事項上,對有責任的人員,要有追責結果。”
包括電視問政在內的明察暗訪,只是問題發現機制的一部分。更多的線索,還是依靠群眾投訴。
“市長熱線”“數字城管”……在郴州,這些投訴平臺已被廣大市民所熟識。為打造從投訴到解決、再到問責的完整鏈條,一套打通各大平臺的聯合辦事機制已經建立。過去對于投訴的常規做法,通常是交辦問題、要求回復。有些是遲回復,有些是虛假回復,有些是幾個來回后依然不能解決。如今,如果投訴問題久拖不決,相關渠道就會將信息反饋至市作風辦(設在市紀委),有關作風問題的調查和問責程序也將隨之啟動。
“整治‘為官不為’,其實就是把干部放到了‘火山口’,只有‘真金’,才能經得起錘煉,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一位郴州基層干部感慨道。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堅決打掉尋租空間 為官不為必須嚴肅問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