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一直被西方視為“中國通”,同時又被中國視為“西方通”,在很長的時間里,他就中國的任何問題發表的看法都會引起關注和爭議,對于這個華人血統的新加坡建國總理來說,中國確實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
李光耀的華人大家庭
?? 與中國淵源深重 崇尚儒家文化
對于一個出生在華裔家庭的人而言,李光耀身上有著許多與中國息息相關的抹不去的烙印。他祖籍中國廣東,是地道的漢族客家人。
由于成長在一個講英語和馬來語的華裔家庭,李光耀不滿6歲時便被外婆送進私塾學中文,可因聽不懂私塾先生的福建口音,更不習慣拿毛筆寫字,入學幾周便轉入新式學堂接受英式教育。
長大后的李光耀從英國留學歸國走上仕途,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學習中文以贏得華人團體支持。他曾說那會兒“每天利用午餐時間邊吃邊學”,還研究各地區的語調、俚語、成語以及格言。用了4年時間,李光耀便能用一口流利的漢語發表即興演說。后來,當了父親的他還把包括李顯龍在內的三個孩子送去漢語學校學習。
李光耀一生都為新加坡有儒家文化背景而感到高興。面對高歌猛進的高科技,他曾告誡說:“科技對未來進步具有決定性作用,但不能利用技術打破家庭,家庭應該培養孩子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很好。我們崇尚節約、勤奮、孝順和忠于家庭,最重要的是我們尊重學問和學習。”晚年,李光耀也表示,“我成長于三代同堂的家庭,這就不知不覺地使我推崇儒家思想。儒家認為如果人人都爭做‘君子’,那么社會就能實現良性運轉。”
1978年李光耀和鄧小平會面
?? 訪華逾30次 會見五代中國領導人
從鄧小平到習近平,李光耀曾會見過五代中國領導人,并與他們保持著良好關系。據統計,李光耀自1976年首次訪華至今的39年間,共訪華33次,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在上世紀70年代,李光耀與中國接觸的最初是謹慎而且小心的。但在看到報章頻頻報道周恩來長時間住院的消息后,李光耀便定下了訪華日期,想要在首訪時探望周恩來,可惜在他到來之前,周恩來便逝世了。
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期間,李光耀在晚宴上對鄧小平說,“我在想,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而我出生在中國會怎樣?我敢肯定你將是新加坡的領導人。但是如果我在中國,我很可能走到半路就被人推開了。我能走到一半就不錯了。”
他還回憶說,鄧小平在那次晚宴上祝賀他將新加坡建設成了一座花園城市。他說:“我回答說‘凡是我們能做到的,你們?都能做得更好。我們是沒有土地的南華農民的后代,而你們有知識分子,有最杰出的人才,有詩人,有藝術家。’鄧小平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他只是看著我,然后又繼續吃飯。”
從1980年開始,到上世紀90年代末,李光耀幾乎每年都會來中國,親眼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變化。李光耀一直視鄧小平為政治偶像,曾經說過:“中國的開放政策給我印象最深的特征當數鄧小平的果斷堅決和不遺余力。”
李光耀促成了1993年的汪辜會談
??? 臺海兩岸“傳話者” 反對臺獨也不愿見統一
以兩岸關系來看,李光耀是兩岸領袖都信任的“傳話者”。1992年,鄧小平在深圳做了著名的南巡講話:“出國去看看并且要向各國學習。特別是向新加坡學習。他們有良好的社會紀律和良好的社會秩序,我們應當向他們借鑒,并且比他們管得更好。”隨后李光耀訪問中國,促成了史無前例的“1993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以及蘇州工業園的創建。
但同時,李光耀與民進黨高層的接觸也沒有中斷過,他還讓兒子李顯龍在就職新加坡總理前旋風訪問臺灣,引發爭議;民進黨2010年最有可能角逐2012年“總統”大位的蘇貞昌,當年4月底就走訪新加坡與李光耀密談;新加坡軍隊在臺灣進行的“星光”軍事演習也一直沒有間斷。
對于李光耀來說,反對臺獨玩弄戰爭邊緣游戲是必須的,因為新加坡需要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但是,李光耀顯然也不愿意看到兩岸快速統一,擔心中美日平衡被打破,從而影響到新加坡的國際地位。
李光耀和奧巴馬合影
??? 高調拉攏美國“抑制”中國 強調亞洲區域平衡
而中國的崛起和壯大,又令李光耀和新加坡重新感到緊張,強調新加坡的“非中國”屬性,甚至暗示其在“抑制中國南洋擴張野心”中的橋頭堡作用。例如李光耀曾在一文中曾說:“中國告訴我們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但當我們做的事惹其不高興時,他們就會說你讓13億人民不高興了,請搞清自己的位置。”他認為,中國須避免犯下德日曾經的錯誤,“我相信中國領導人明白,若與美國展開軍備競爭就會失敗”。
2013年,李光耀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和東盟理事會成立25周年晚宴上的公開演講,他警告說,“美國如果不能繼續參與亞洲事務,以制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很可能導致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喪失。“他說,”在中國轉變成頂級強國,其他亞洲國家都無法與之匹敵時,美國必須介入亞洲事務,以確保區域平衡。”這一講話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并一度引起許多中國人不滿,稱其兩面派。
事實上,作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在與亞洲強國中國的交往中,永遠是新加坡的利益為核心,以實用主義為導向,遠近親疏皆是因勢利導,而小國寡民的新加坡能在馬六甲海峽這么關鍵的位置上持續穩定且快速的發展,背后不得不說有大智慧。
?
?
?
?
?
相關鏈接: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病情惡化 被譽為“國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