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鰲3月27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反腐全面發力,近日更高調進軍海外反腐戰場。正在海南進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反腐話題成為熱議的焦點。
中國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27日在年會的民營企業家圓桌會議上指出,當前新常態下,多數民營企業家都認為形勢越來越好,一方面“新三板”擴容意味著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機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反腐也為企業“減負”,過去需要承擔的宴請和接待大大減輕了。
“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取資源或者利益的念頭一定要斷”,保育鈞還指出,未來企業會越來越多地依靠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社會上慢慢形成一種風氣和習慣,官員和商人以關系和利益作為交換條件,不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營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也在年會上直言一段時期內存在的情況。
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認為,“在中國的政府官員和企業家這一對矛盾中,政府官員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政府官員不但掌握資源分配權也掌握了很多審批權”。他指出,中國政商關系中的一些情況仍需要進一步改變。
與會人士普遍認為,以利益交換為目的的政商關系確實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原國家體改辦副主任邵秉仁指出,所謂反腐就是要打破利益壟斷,“利益的藩籬被打破,可能推動改革”。
邵秉仁進一步分析,如果國有企業壟斷不打破,“就沒法談混合所有制改革”,民營企業也不會介入。“你以龐大、絕對控股的資本,讓民營企業補充資金”,但由于機制上沒有變化、治理結構也沒有變化,民營資本沒有話語權,怎么可能有動力參與?
隨著中國決策層力推各項改革措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民營企業迎來發展春天。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越來越多地扮演“領跑者”的角色。1985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僅占中國進出口總額0.4%,而2014年這個數字躍升至36.5%,僅次于外資企業。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廖曉淇表示,民營企業事實上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顧,而是要一個平等公平的秩序和發展環境。這需要深化改革,特別是繼續簡化行政審批,推廣網上辦公。
多位與會民營企業家提出建議,希望既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都能盡快落實。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因為許多政策并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具體的問責制度,執行缺乏透明度。未來需要進一步討論“政策落地的最后幾公里距離”如何縮短。(完)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