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在講話中,習主席引經據典,闡述其思想,妙語連珠地分析了目前的世界局勢和強調了和平對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重要性。仔細揣摩這些古典名句的內涵,有助于我們對習主席講話內容、主旨的理解和領會。記者在此特別為您收集了習近平主席講話中所用的古典名句的出處和注解。
【1、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講話原文:
70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從貧窮落后走向發展振興,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方興未艾,互聯互通建設加速推進,呈現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強勁勢頭。
毛澤東于1925年所作的《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譯文:寒秋時節,我獨自站在橘子州上,湘江水向北流去。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雄鷹在長空翱翔,魚在清徹水中游弋,萬物在這秋天競相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我想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到底由誰主宰呢?
【2、任重而道遠】
講話原文:
恐怖主義、網絡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和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南北發展差距依然很大。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依然 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有志者不可以不培養堅強的意志,因為責任重大而且道路遙遠。以實現全人類和平有愛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為理想奮斗終身,這樣的道路不是很遙遠嗎?
【3、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
講話原文:
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蕩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自古就崇尚 “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思想。
【以和為貴】
《論語·學而》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有子說:“禮制的應用,以和諧為要點。古代先王治國的方法,美就美在禮制。不論大事小事都是按照禮的規定來操作實行的。禮制的規定很完備,但在現實運用中并不是每條都要照章實行,要靈活,根據實際情況來取舍;知道和諧的宗旨來實現和諧的目的。不以禮來節制人的思想和行為,也是不可行的。”
【協和萬邦】
《尚書·堯典》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譯文:
他能發揚才智美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惡。百官的善惡辨明了,又使各諸侯國協調和順。這段話以頌揚帝堯的功德,強調“和”的重要性。
【四海之內皆兄弟】
《論語·顏淵》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文:
司馬牛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 子夏說:“我聽說,死生由命運主宰,富貴全在天意。君子做事嚴謹認真不出差錯,與人交往恭敬合乎禮節,普天之下就到處都是兄弟。君子又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4、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講話原文:
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孟子·滕文公上》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譯文:孟子說:“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它們的價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你把它們放在一起等同看待,這是擾亂天下罷了。做工粗糙的鞋與做工精細的鞋同一個價錢,人們難道還肯做(做工好的鞋)嗎?依從了許子的主張,便會使大家一個跟著一個地做虛假欺騙的勾當,哪還能治理好國家?”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