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主場外交”
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博鰲論壇是中國“兩會”之后的首場主場外交。十八大以來,主場外交成為中國重要的發聲平臺。外交專家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辦好主場外交,可以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更多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倡議、發揮中國作用,還可以推動雙邊之間“難題”的解決。越來越多的主場外交是中國外交更加成熟的表現。
什么是“主場外交”?
在中國召開 是多邊的會議
什么是主場外交?外交部公共咨詢委員會委員,前駐瑞典、新西蘭大使陳明明告訴北青報記者,主場外交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在中國召開,二是多邊的,也就是說至少涉及三個國家。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看來,中國正在通過主場外交提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倡議和中國方案。他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開展主場外交,除了自身發展的結果外,也因為適應了21世紀新的合作形式和其他國家的發展需要。
“就像中國倡議設立亞投行,這并不是對世界銀行的挑戰,而是互補,”王義桅說,“中國是在補臺,而不是拆臺。”
近兩年,中國外交態勢更為主動,借助已有平臺和新設立的平臺,開展多場主場外交,提出了中國倡議以及解決問題的中國方案。
在陳明明看來,中國此前并非不舉辦“主場外交”,只是較少用這種方法對以我為主的外交活動進行描述,不過,在主場外交上的發聲情況已經有了質的變化。他認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在主場外交上的發生能力越來越成熟,能動性越來越強。
“這也體現了中國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的自信和塑造能力在加強,中國開始更多地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化?!标惷髅髡f。
去年5月,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簡稱亞信峰會)由中國承辦,這次會議是亞信自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出席并發表演講提出亞洲安全觀。他說,要積極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分析普遍認為,在這場主場外交上,習近平提出的亞洲安全觀標志著亞洲各國在構建亞洲安全合作平臺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也將拉開亞信由論壇轉為安全合作機制的新篇章。
“主場外交”有何好處?
設置中國議題發揮中國作用
通過主場外交,東道國可以主動設置議題,在王義桅看來,這一點很重要。他告訴北青報記者,一般而言,會議的輪值主席或東道國可以拿出方案和策劃與董事會及其他國家商議,只要有能力推動,與各方都溝通并協調好,方案得以通過,議題也就可以在多邊外交場合得以討論,從而得以解決,倡議得以實現。
“這就是主場的好處,”不過,王義桅強調,這個過程有賴于輪值主席國策劃和協調的能力,“不是操控,是要跟大家商量?!?/p>
為了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去年在京召開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討論并批準了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確立了在2025年前實現加強軟件、硬件和人員交流互聯互通的長遠目標。
不僅如此,在中國加大海外追逃追贓力度的時候,APEC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給了中國一個好的機會推動與他國的合作。習近平介紹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取得的主要成果時說,我們大力推動亞太反腐敗合作,建立亞太經合組織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就追逃追贓、開展執法合作等達成重要共識。專家認為,這是APEC成員攜手鏟除亞太地區“腐敗避風港”的標志性事件。這些共識體現在由APEC第26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北京反腐敗宣言》中,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主導起草的國際反腐敗宣言。
“主場外交”做什么?
與外國元首深入探討重要議題
王義桅說,主場外交還是很重要的領導人之間的交流場所,并且效率頗高,是典型的多邊搭臺,雙邊唱戲。如果是接待其他國家元首的單獨來訪,效率會遠低于主場外交。
在去年APEC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西線天然氣協議,能源合作取得新的進展;與韓國完成自貿區協定實質性談判,將有力促進亞太區域一體化。
陳明明還舉例稱,正是通過這一主場外交的機會,中國與日本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為把握兩國關系正確發展方向邁出了關鍵一步。
在專家看來,除了博鰲論壇外,9月將要舉行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也是一次軍事領域的主場外交,此外,世界和平論壇和明年將在中國舉辦的G20峰會都是值得關注的主場外交。
分析認為,正在進行的博鰲論壇已成為中國“主場外交”的又一重要平臺,習近平在博鰲或將展現更加“主動”的姿態和風采。
十八大以來中國“主場外交”成績單
2014年4月 五核國會議
中方于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主辦五核國會議。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代表團就戰略安全與國際穩定、核裁軍、核不擴散、和平利用核能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中國就提高核領域全球治理水平提出五點倡議。
2014年5月 亞信峰會
中國是2014年至2016年的亞信主席國。去年5月,亞信峰會在中國上海召開。習近平在亞信第四次峰會上發表的主旨講話,強調中國將同各方一道,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分析認為,亞信上海峰會在亞信發展史以及亞洲安全與合作進程中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2014年6月 國際信息和網絡安全會議
中方與聯合國在北京共同舉辦信息與網絡安全問題國際研討會。20余個國家,聯合國裁軍事務辦公室、國際電信聯盟等聯合國系統相關機構,國際知名智庫等代表與會。外交部李保東副部長出席開幕式并做主旨發言,全面闡述中國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的立場和實踐。
2014年6月 世界和平論壇
世界和平論壇是中國舉辦的第一個高級別、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第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于去年6月在清華大學舉行。主要議題包括:亞太大國關系與地區和平、維護亞太和平與發展、中東與中亞地區安全、核不擴散等。
2014年6月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
中、印、緬三方商定共同舉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活動。6月28日,習近平主席與緬甸總統登盛、印度副總統安薩里共同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和慶祝晚宴。
2014年11月
APEC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14年APEC會議是繼2001年上海舉辦后時隔13年再一次在中國舉辦。本次APEC領導人會議的主題是“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在這個主題下有三個重要的議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美、日、加、俄、韓等多國領導人出席。
2015年1月中拉論壇
中國—拉共體論壇(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1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對2015年首次“主場外交”高度重視。習近平與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哥斯達黎加總統索利斯、候任輪值主席國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拉共體“四駕馬車”成員國巴哈馬總理克里斯蒂出席會議開幕式并致辭。有分析認為,中國—拉共體論壇機制啟動,是對國際格局和秩序的“再塑造”。
本組文/本報記者 岳菲菲
習近平五年三次出席博鰲論壇
1次演講提100次發展 中國領導人在博鰲給出哪些“方向”
本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在海南小鎮博鰲舉行。以“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年會,共吸引了中外16個國家的領導人、80多位部長出席,領導人規模超過以往歷屆年會。
今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這也意味著,在5年的時間之內,習近平將第三次登上博鰲論壇的舞臺。這一次,中國領導人又將如何向世界進一步闡述“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概念?
發展:
五年來中國領導人開幕演講高頻詞
2010年4月10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
值得注意的是,在演講全文之中,“發展”一詞共出現了100次。
當年的年會主題是“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演講中,習近平回顧了亞洲經受的兩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并指出,兩次金融危機特別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也啟迪我們,亞洲要保持經濟良性發展勢頭,繼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必須更加注重完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具有亞洲特色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他還在演講中呼吁,亞洲各國應該統籌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中國愿意同亞洲各國一道,從轉變發展方式、高度重視科技、堅持擴大開放等六個方面做出努力,“在實踐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造福亞洲,造福世界?!?/p>
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最近5年的5場開幕式演講中,“發展”的出現頻率都不低于50次。例如,2011年,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在演講中共論及63次“發展”,他特別強調,“我們應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不斷擴大共同利益,推動地區所有成員共同發展。”一年之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在演講中特別指出,“歡迎地區外國家參與亞洲發展進程并發揮建設性作用?!?/p>
改革:
亞洲“爬坡”“過坎” 中國可以做些什么?
2013年4月7日,習近平首次以國家主席的身份出席博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闡述中國主張。他認為,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沖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
習近平表示,亞洲要謀求更大發展、更好推動本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共同發展,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還需要爬一道道的坡、過一道道的坎。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彼谘葜v中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并許下了中國的承諾:“中國將加快同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積極探討搭建地區性融資平臺,促進區域內經濟融合,提高地區競爭力?!?/p>
在2014年的博鰲論壇上,李克強也在講話中詳細闡述了如何“向改革要動力”。
“我們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建設,形成有益經驗,并復制與推廣到其他地區。”李克強分析,“這有利于放寬市場準入,更好創造營商環境,鼓勵公平競爭,建設法治經濟,也會更多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穩定市場預期?!?/p>
合作共贏: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上議程
自2001年創立起,博鰲亞洲論壇影響力逐年擴大,如今已經發展為亞洲最重要的非官方國際會議組織?;仡櫧?年的中國領導人主旨演講,“合作共贏”四個字的分量不言而喻。
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用大篇幅闡釋“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的重要意義。
他援引數據指出,過去十多年,亞洲區內貿易規模從1萬億美元擴大到3萬億美元,占區域各國貿易總量的比例從30%上升到50%,但與歐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亞洲各國應齊心協力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提升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水平。與此同時,可考慮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實現亞太地區貿易投資利益最大化。
李克強還特別指出,“中方愿與域內外相關方抓緊磋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事宜,爭取早日正式成立?!?/p>
本屆年會,海內外熱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再次提上日程,“一帶一路”、東盟共同體等議題也備受矚目。那么,習近平在今年的開幕式上,將發表怎樣的主旨演講、又將如何進一步向世界闡述“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概念?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擁有世界總人口60%以上的亞洲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第三極,邁向命運共同體是亞洲對于未來的期待,也是亞洲國家對自己境遇的認識。
在他看來,與會各方都希望利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共同訴求上,進而通過收集看法、梳理形成可操作性的意見,進而轉化為政府的決策,進一步推動地區、國家走上一條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道路。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