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最后一日3月29日,會場上空突然出現日暈,而當天中午12時30分許,三亞上空也顯示出日暈這一罕見的天文現象。
日暈如何形成?海口氣象臺臺長官滿元解釋,日暈是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種大氣光學現象。當光線射入云層中的冰晶后,經過兩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層云時,天空中會飄浮著無數冰晶,在太陽周圍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將同一種顏色的光折射到我們的眼睛里形成內紅外紫的暈環(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由太陽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稱為“日暈”,月球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則稱為“月暈”)。天空中有冰晶組成的卷層云時,往往在太陽周圍出現一個或兩個以上以太陽為中心、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有時還會出現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點和光弧,這些光環、光點和光弧統稱為暈。
“所以,出現日暈現象并不是什么預兆,只是一種正常的大氣光學物理現象,日暈的出現,往往會預示天氣要產生一定的變化。”官滿元表示。官滿元進一步解釋,日暈作為一種比較罕見的天文現象,它所需要的氣象條件是比較苛刻。首先天空得有適量的高云,因為這個云是產生幾日同輝現象的物質載體,云太少了以后它形成不了;云太多了以后可以把光直接被云吸收掉了,射不到地面上來;云太低了,云中主要含量是水滴而不是冰晶,形成的將是彩虹而不是日暈。
第二個條件是空氣中必須得有足夠的水汽。冰晶水汽在冰核上凝華增長而形成的固態水成物。通常情況下,六菱體的冰晶存在才能產生光的折射。
第三個條件是風得比較小,大氣層也得比較穩定,否則的話,有規則的冰晶就會被打亂,也形成不了有規律的光的折射現象。
暈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由太陽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稱為“日暈”,而月球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則稱為“月暈”。當太陽光射入冰晶時,則反射于人類眼睛,產生環狀或弧狀的卷圈,通常為內圈紅光,而外圈為紫光。
2015年3月29日冷空氣影響減弱,氣溫明顯上升,天氣轉好,但高層西南風較強,高層水汽含量豐富,海南上空出現了較多的卷層云,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海南三亞、瓊海等地上空就出現了日暈。
?
相關鏈接:
海南博鰲上空現“日暈”嘉賓紛紛駐足拍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