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3月28日,南京舉行了今年清明首次集體長江公祭,444名市民登上“江祭船”,在八卦洲水域撒下片片花瓣,寄托對先人的哀思。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南京推出千元生態殯葬補貼 僅三十六人領取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04-02 08:18

      3月28日,南京舉行了今年清明首次集體長江公祭,444名市民登上“江祭船”,在八卦洲水域撒下片片花瓣,寄托對先人的哀思。南京市殯葬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說,自1991年倡導生態葬以來,已有近萬南京市民選擇了江葬等生態節地殯葬。不過,這個數字有些微不足道。一方面墓地越來越緊張,另一方面生態葬仍未成為殯葬首選方式。生態葬的推廣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才能更受歡迎?記者展開調查。

      價高占地的墓地葬仍是主流

      墓園最醒目的位置豎立著一面面2米多高的墻壁,上面分成一塊塊長方形的格子,每個格子寬約30厘米,高約15厘米,上面鐫刻著逝者的名字,在南京雨花功德園墓地有著全國最大的室外壁葬群,這種生態殯葬方式正在被大力推廣。

      3月30日,記者登上雨花功德園山坡俯瞰,整個墓園圍墻已全部改造成壁葬墻,連片的圍墻被劃上一個個小格子。雨花功德園副總經理阮峰介紹說,該園目前設有1.5萬個壁葬位,相當于100畝地的容量。“功德園占地200多畝,已開園15年,如全部建傳統墓,土地早就消耗殆盡,但生態葬讓這個墓園至少還能再維持15年。”

      不過,記者走訪了幾個陵園后發現,南京生態葬仍主要集中在雨花功德園。在隱龍山墓園,據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里最便宜的雙穴墓要9000元,最貴的是16.8萬元的藝術墓,“總體來看,一個墓的平均售價是3.7萬元。選擇三四萬價位的比較多”。而價格低廉還有補貼的生態葬,卻幾乎無人問津。同樣,南京最大的墓園普覺寺墓園也是以墓地葬為主。工作人員介紹說,去年賣出的1000多個墓穴價格不低,比如2.39平方米的藝術墓售價達6.98萬,每平方米高達2.9萬元,差不多是周邊房價的3倍多,但“根本不愁賣”。

      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南京搞壁葬、生態葬的經營性公墓有10多家,絕大多數墓園的生態葬,無人問津,“南京20多年來近萬人選生態葬,九成葬在功德園”。

      生態葬推廣受制于傳統觀念

      “若仍采用墓地葬,要不了10年,南京所有經營性公墓土地將耗盡。”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若以南京現在平均每年死亡人口3.5萬人,每人墓葬需求面積1平方米(不含周邊綠化、道路)計算,每年所需墓葬用地約52畝。從長遠來看,南京確實存在墓地資源緊張的問題。

      “節地生態葬,是化解‘墓地危機’的必然出路。”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相關人士表示,公墓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生態葬改革勢在必行。所謂節地生態葬,是指遺體火化后,通過草坪葬、樹葬、花葬等方式處理骨灰,有利于綠化環境、節約土地。2014年清明期間,為鼓勵推廣生態殯葬,南京對選擇“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態安葬形式的,一次性給予每戶1000元獎勵。

      但這項政策并未得到積極響應。一年中,符合補貼標準的有261人,來領取補貼的只有36人。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分析,領取補貼的市民缺席,與傳統觀念的影響密不可分。相比這1000元的吸引力,他們更在乎親戚朋友的看法。

      雨花功德園副總經理阮峰舉例說,去年夏天,南京市民劉女士按照母親的遺囑,采取 “三不留”的花壇葬,即把骨灰裝在一個可降解的盒子中埋在花壇一處,并領取了補貼。結果沒過幾天,劉女士被舅舅徐先生帶到功德園,要求退還補貼。原來,徐先生氣得與外甥女吵了一架,連罵劉女士是“只認錢的不孝女兒”,劉女士最后拗不過,只能將母親的名字刻在了花壇上。

      江蘇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也認為,“生態葬好,但仍未成主流殯葬方式。”他介紹說,從1990年倡導生態葬起,全省只有3萬多人選擇不保留骨灰的生態葬,認可度不足1%;江蘇是最早開展壁葬等節地葬式的省份,7900多處公墓建有800多萬個壁葬位,使用率僅兩成,但已節約土地6000畝。這對人均耕地不足1畝的江蘇來說,非常珍貴。

      文化認同法治護航干部帶頭一個不能少

      在3月28日舉行的集體江葬儀式上,一名80多歲的老太太前來參加哥哥的江葬儀式。她對記者說,將來也希望采用這種形式。“孩子們都很孝順,我不在乎留不留下骨灰還是名字,只要他們心里記得我就行。”她動情地說。

      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接受生態葬這種不占地或少占地的安葬方式,且對“三不留”生態葬補貼的做法,64.8%的市民很贊同、24.4%的市民無所謂,只有6.3%的市民持反對意見。黃雋說:“與2009年的調查相比,人們對不同生態葬的接受程度依次為:江葬32.41%、紀念堂32.06%、樹葬16.73%、壁葬14.29%、花壇葬13.24%、塔葬8.02%;相對來說,接受立式葬的市民增幅較多,樹葬、花壇葬有所減少。”

      之所以能讓逝者親屬接受生態葬,經營墓園有15年經驗的阮峰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墓園方提供了更豐富的服務和儀式。“只有文化認同,才能產品認同,比如我們設立知青墻,采用的是節地的壁葬。這種生命禮儀感強烈的殯葬產品,在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寸土寸金的地方,非常受歡迎。”他舉例說,知青們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知青墻讓逝去的知青們把名字留在一起,能讓生者有強烈的時代認同感。

      而在南京市殯葬管理處處長裴云峰看來,要推廣生態葬,還要做好立法工作。“要讓更多公墓提供公益生態葬服務,讓更多市民接受新事物,不妨將公益生態葬寫入地方立法,以法治促改革。”

      黃雋則認為,領導干部的表率比任何宣傳都更有說服力。去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要求黨員、干部帶頭實行生態安葬,采取骨灰存放、樹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積極參與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墳頭。“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同志主動要求實行海葬這種生態葬的儀式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說服力。”

    ?

    ?

    相關鏈接:

    海南出臺推進殯葬改革新規 黨員干部去世禁修超標墓
    “買尸火化”背離殯葬改革方向
    安徽安慶殯葬改革強收棺木 88歲老人為土葬4次自殺

    ?

    相關鏈接:
    “買尸火化”背離殯葬改革方向
    海南出臺推進殯葬改革新規 黨員干部去世禁修超標墓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編輯:林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