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隆平高科回應虛假宣傳質疑
近日,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平高科)的超級稻“兩優0293”因受稻瘟病影響,在農業大省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受災農民質疑種子生產企業隆平高科涉嫌虛假宣傳,隱瞞品種缺陷。由于“兩優0293”的超級雜交稻“身份”,事件迅速引發媒體對我國超級雜交稻包括實際產量、稻谷品質等多方面的關注。對此,記者采訪了相關企業、多位權威人士和業內專家。
歷史同期最低溫引發稻瘟病
4月10日,隆平高科向新華社回應稱,“兩優0293”品種于2006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06045號),具有抗倒伏、產量高等特性。自2008年開始在安徽推廣至今的7年來,由于深受農民信賴,僅在安徽蚌埠地區就累計銷售了14萬斤,其間一直未出現感染稻瘟病大面積死亡的情況。
隆平高科回應稱,2014年7月至8月,安徽全省平均氣溫26.2攝氏度,為1994年以來最低,其中蚌埠氣溫為半個世紀以來歷史同期最低,由此引發稻瘟病。由于該病受氣候影響較大,因此使得安徽當地包括“兩優0293”等容易感染稻瘟病的品種出現減產或絕收情況,且亦導致當年全國雜交水稻制種量大幅下降。
針對涉嫌虛假宣傳的質疑,隆平高科表示,公司在產品內外包裝上都對該品種易感稻瘟病做出了標注,也對大田生產給予了一定技術服務,包括短信提示天氣異常、APP推送種植知識等,但由于稻瘟病的兇險程度非常高,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防止稻瘟病發生。同時,由于農戶人數眾多且分散,導致公司提供的相關售后服務效果不理想。
據了解,事件發生之后,隆平高科已派專人查看受災區域,核實受災面積,協調當地政府進行了保險賠付,同時也采取免費提供種子等措施幫助受災農戶恢復再生產,并與受災農民協商補償方案。
為何超級雜交稻大田和試驗田產量差距大?
對于超級雜交稻在農民大田產量和試驗田產量差距較大這一問題,中國水稻所所長程式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培育出高產品種不代表就能一勞永逸地坐享高產,從試驗田走入普通農民的大田,不僅會有時間上的滯后,也會有產量上的差別。受制于種植水平、種植條件的不同,這種差距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其次,目前國內超級雜交稻的相關研究一直在致力于縮短兩者間的差距。第三,試驗田產量一個重要的意義在于提高了相關技術研究的天花板,為市場化推廣進行了技術儲備。“目前我國超級雜交稻的研究已經朝著‘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方向發展,‘偏科’現象會越來越少。”程式華表示。
“早在2008年,包括袁隆平、謝華安、朱英國等專家領銜的科研單位和企業就在積極推進‘廣適性雜交稻’的研究。”我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和第四期攻關品種選育人、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鄧啟云告訴記者,所謂廣適性就是超級稻的“平民版”,它對地力、氣溫、病蟲害等都有廣泛適應性。這意味著即使普通農民在中低產田里也能獲得比常規品種產量高10%左右的產量。目前我國培育出的一批廣適型超級雜交稻品種已經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得到了全面推廣。
超級雜交稻品質究竟如何?
而對于超級雜交稻質量不高等問題,稻谷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付湘晉向記者介紹,超級雜交稻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包含了數百個品種,籠統地說超級稻米質低口感差并不科學。“每一個品種特點不同,用途也不同,既有高產的,也有口感好的。既有適合食用的,也有適合做飼料和釀酒的。”付湘晉告訴記者,在超級雜交稻中,包括Y兩優1號、Y兩優2號在內的一些品種,其米質都達到了國家三級甚至一級標準。
湖南希望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新才認為,高產和高品質并不矛盾,它們也只是水稻諸多特征中的兩個。實際上我國目前用于大面積生產的超級稻大部分口感不輸常規稻。
推廣的困難并不在于品種本身,而在目前仍以分散經營為主的前提下,農業比較效益太低,導致農民不愿過多投入財力和精力。
新華社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兩優0293”面世已有七八年,目前在湖南地區早已被不斷更新的更優秀品種取代,基本無人再種。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種糧大戶陽岳球流轉了8000畝水稻,共種植了4個品種的超級稻,包括早稻品種陵兩優211、陵兩優674和株兩優819,以及晚稻品種H優518。“這幾個品種我已經種了三五年,大田的平均畝產都在1000斤以上,表現還算令人滿意。”陽岳球說。
?
?
相關鏈接:
袁隆平在海南 育人如育稻:不“循規蹈矩”的老師
袁隆平超級稻減產大面積絕收 監管單位下“逐客令”
三系的雜交,三代的緣——袁隆平的海南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