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信網報道(記者 楊倩 周楚卿郭洋)3月20日,電影《失孤》在內地正式上映,和之前上映的影片《親愛的》一樣,《失孤》是一部“打拐”電影。兩部電影還有一個相同點,靈感來源都是2010年掀起“微博打拐”熱潮的彭高峰事件。
????事件要追溯到2008年3月的一天,一個陌生男人在湖北人彭高峰家門口,抱走了他的兒子彭文樂。2010年,媒體人鄧飛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了幫助彭高峰尋子的信息,此條信息經過6000多次轉發后,被一位大學生看到,認出了彭文樂就是老家的一個小孩。2011年2月6日,彭高峰與失散了三年的兒子相認。此事件中,彭高峰借助了微博便利的傳播性和互動性,擴大了尋子信息的傳播范圍,增加了找到孩子的可能性。
????從2010年至今,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移動互聯網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用戶增多,使得“互聯網+打拐”的方式,有了更新的發展。不僅僅局限在“微博打拐”,很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都在發布打拐防拐的相關資訊,打拐和互聯網緊密結合在一起。
????“互聯網+打拐” 聚合公眾“微力量”
????“互聯網+打拐”,顧名思義,指的是利用互聯網為平臺,由網民自發組織進行的打拐行動。而互聯網的便利和廣泛傳播性,一方面使打拐信息進行快速搜集、整合和傳播,便利了公眾對信息的獲取和利用;另一方面,網民在微信上舉報打拐信息免除了向公安機關報案、筆錄等程序,降低了公眾的參與成本,提高了打拐行動的效率,讓公眾更愿意參與公共事務。可以說,“互聯網+打拐”順應了信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創新了搜索信息的方式。就互聯網打拐,記者采訪了多年開展“打拐”的志愿者上官正義。他認為,在互聯網上第一時間發布被拐兒童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擴大了信息傳播面,有力促進了打拐行動的進行;另一方面,在微博和微信認證的公益機構和民間組織,發布打拐防拐信息,吸引更多網友進行關注,是對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的一種震懾,減少作案得逞幾率。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法院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978件,與2012年審結1918件、2013年審結1313件相比呈明顯下降趨勢。上官正義認為,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拐賣兒童案件發生后,被拐兒童信息、犯罪嫌疑人信息會很快傳播上網?;ヂ摼W開放式的信息平臺,聚合了熱心網友提供的信息,使打拐從國家層面的專項行動變為全民參與的社會事件,在網民參與度提高的基礎上,增大了打拐防拐的力度。
????“互聯網+打拐” 熱情之外需理性
????手機用戶數量增多,使得在手機端發布和轉發求助信息更為便捷,熱心網友在看到信息后,往往不加分辨,第一時間進行轉發,如果是真實信息,自然增強了傳播效果,但是如果遇到虛假信息,又會適得其反,也使互聯網打拐受到質疑。對此,上官正義有自己的看法。面對這個問題,在互聯網打拐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質疑,比如虛假信息的產生,比如對乞討兒童“隨手拍”,給乞討兒童及其家長帶來的輿論壓力。面對虛假打拐信息,上官正義表示,“不是收到每一條信息都要轉發?!惫鏅C構、民間組織在收到求助信息后,都會進行核實和甄別,確定信息真實后,才會編發,最大程度避免了虛假信息的傳播。上官正義給出了驗證求助信息的簡單方法:“撥打求助信息中的聯系電話,如果對方是空號或者關機,求助信息真實度就有待考量。另外,可以用百度搜索聯系電話,如果電話所屬地和孩子被拐賣地點不同,那信息真實度也值得懷疑?!薄捌鋵嵍际呛芎唵蔚姆椒?,只需驗證一下。否則,虛假信息進行了二次傳播,不僅不能助力打拐,還會挫傷熱心網友參與的積極性。”上官正義說。 “希望更多的網友參與到打拐行動中?!鄙瞎僬x表示,雖然在互聯網打拐的過程中,出現過一些問題和質疑,但是全民參與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打拐的力度,只要遏制虛假信息的傳播,引導網民正確參與到打拐中來,在熱情之上,加上更多的理性,相信互聯網+打拐,會越走越好。
????“互聯網+打拐”希望更多的人參與讓微力量不微
????近年來,各地公安部門也對網民們的打拐熱情予以積極回應。重慶、黑龍江等多省市公安廳紛紛開通官方打拐微博或微信平臺,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打拐行動”,隨時播報打拐成果和動態??梢哉f,小小的互聯網平臺,已成為公安部門不可或缺的信息獲取來源地。而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就在其微博上呼吁:“歡迎大家提供拐賣犯罪線索,對每一條線索,公安部打拐辦都會部署核查”。在采訪過程中,上官正義表示,希望每一個人都參與到“互聯網+打拐”的行動中來。他的理由很簡單:“一定要舉報你所知道的,或是你懷疑的,購買兒童的情況……不要以為你現在沒有孩子或是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這不關你的事了。不要忘記你將來也會有孩子,你長大的孩子將來也會有孩子的……”
????互聯網為我們搭建了一個便利的平臺,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打拐行動正將熱心網友進行聚合,用互聯網的理念,創造更多的尋親奇跡。
?
?
?
?
相關鏈接:
中國為什么會出現“互聯網+”熱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