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退役的中國跨欄飛人劉翔,如今成了華東師范大學攻讀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博士研究生。兩周前,孫楊也被爆出即將被蘇州大學研究生院免試錄取。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體育總局推動退役運動員免試進高校的政策,宗旨是提升運動員退役后進入社會求職工作的競爭力。但越來越多的未退役冠軍涌入高校,卻又沒有時間坐進課堂,讓政策變味成對于冠軍的文憑獎勵。這樣拿到文憑的運動員,是否就有了相應的學術能力,也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冠軍換文憑的明規則
劉翔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是他以大學生的身份拿到的。一個個冠軍為他帶來榮譽,還帶來了本科到碩士的文憑。劉翔不是特例,翻看中國冠軍級運動員的學歷一欄,都是“本科”、“碩士”。拿冠軍換文憑,是目前體育界激勵運動員進步的明規則。
冠軍待遇源自國家體育總局2003年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該文件第七條規定,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以免試進入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學習。
北京社科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對此評價道,“不上課、不考試就讓運動員進大學,這種獎勵制度對他們來說究竟是否合適,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教育,這些問題都值得相關部門深思。”
送課上門的潛規則
初衷良好的明規則,在實際操作階段遇到了現實問題。比如劉翔訓練比賽任務繁重,不能按時按量在校學習,一個送課上門的潛規則就此誕生,冠軍們的文憑含金量也受到質疑。
2004年仍在就讀本科的劉翔在雅典奪取奧運冠軍,2005年開始,劉翔獲碩博連讀資格,研究方向是體育人文社會學,導師是華東師大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季瀏以及由8名教授組成的導師團,課程包括管理學、體育管理學、體育管理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體育社會心理學、運動訓練學和運動生理學等。
院長導師季瀏當年希望讓劉翔5年拿到博士。他為劉翔準備的碩士階段的課程集中安排在訓練間歇、晚上和節假日,由老師定期到莘莊訓練基地為劉翔“開小灶”。
同一時間在北京體育大學,幾十名奧運冠軍開始了他們的碩士研究生課程,一個月后有媒體爆出“首堂課只有三人上課”。即使老師們已經將就著運動員的時間安排了課程,運動員上課的興趣仍然不高。
寬進嚴出的“黑”規則
時隔10年后,昨天亮相華東師大體育與健康學院的劉翔手里捏著入學通知書。談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時,劉翔說,希望好好學習英語,“像鄧亞萍那樣。”
“很開心,終于能成為一名學生了?!眲⑾枵f,他選擇的專業是體育人文社會學,“畢竟我是一名運動員,體育是我的本行,也比較熟悉,以后還是想往這個方面發展。我會盡量配合老師,好久沒讀書了,需要努力找回原來的感覺。”
對于未來,劉翔很樂觀。但此前的送課上門,沒能幫助劉翔如期于2010年畢業。有一個可能性,是劉翔拿不到博士學位。事實上體育總局的政策允許奧運冠軍挑選心儀的學校,卻沒法保證他們就能順利畢業。最近一些名校對運動員提出了寬進嚴出的畢業標準。2010年主管“冠軍班”的北體大副校長池建說,“這些年我們研究生院冠軍班一共招收了201名學生,有隊員,有教練,到今年一共有40人獲得了學位,有些獲得學位的同學甚至已經在校學了5年。從入學第一天我就告訴他們,這不是混文憑的地方?!?/p>
政策允許冠軍本科、碩博隨便挑,但政策不保證他們畢業,更不保證成材。一位“冠軍班”的學員曾透露,“研究生這個門檻對于我們來說太高了,就連上公共基礎課都聽不懂,別說專業課了?!碑攩柕剿爸郎险n跟不上,當初怎么還選研究生上”時,他說,“本科、研究生都能選,那誰還選上本科?”
視點
都來學學鄧亞萍
如同劉翔的退役,他的博士之路再次引發網絡吐槽?!皠⑾璐T士畢業了?他有畢業論文嗎?他英語過了6級嗎?計算機過了2級嗎?哪個導師通過的,答辯錄像呢?”
學術界曾發布過一份《中國奧運冠軍調查報告》,自1984年至2008年,我國奧運冠軍中本、??埔陨蠈W歷者約占總數的81.95%,碩士以上學歷約占28%。冠軍已成為了運動員躋身高校乃至名校的敲門磚。
說到劉翔羨慕的鄧亞萍,至少她的文憑是歷經11年求學拿到的。1997年退役后她從清華大學英文系的本科生念到諾丁漢大學碩士,最后拿到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從認不全26個字母到獨立用英文完成博士論文,鄧亞萍說她自己在讀書過程中吃的苦并不比當運動員時少。
相比鄧亞萍,政策規定冠軍運動員不需參加高考而免試就讀本科甚至研究生課程,是把冠軍逼到能力達不到的尷尬境地。曾任教北體大的學者盧元鎮表示:“我教過一個冠軍,連語言表達能力都不過關,那么讓他到大學里面來學什么?他需要的是基礎教育,不是高等教育,因此有些學校在招進明星運動員以后也后悔,為了維護教學秩序也有勸冠軍退學的情況出現,所以如果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奉勸那些高校和明星運動員都不要著急走這條路?!?文/本報記者褚鵬
專家說法
易劍東:退役后回校園不具推廣意義
劉翔在退役以后來到華東師大攻讀博士學位,這個事情再度引發了人們對于運動員退役后到校園讀書是否能夠獲得真才實學、他們的學位含金量有多高等話題的討論。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著名體育人文社會學學者易劍東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僅對劉翔個體,這次回到學校深造,對于劉翔在退役后的轉型有著很多積極意義;但對于運動員在退役后到大學里讀書這條道路,他仍然認為即便有個別運動員曾經通過這種方式取得過成功,但不具備普遍推廣意義。
易劍東首先認為,劉翔無論日后是擔任官員或是管理者,抑或是教練,在轉型的過程中,他選擇通過在校園學習這條路徑,對于日后規劃與完成相關知識的積累,無疑是有好處的?!霸谠盒@飳W習與生活,對于發掘一個人的能力、興趣,發掘他可能的發展方向,是有好處與積極意義的。”易劍東說。
易劍東表示,劉翔在退役后選擇重回校園讀書屬于正常現象,畢竟在這些年中中國體育有不少運動員都在走這條道路,部分院校也為了能給予這些退役運動員提供學習機會或特殊政策,有的是延長畢業時間,有的是專門為這個群體開設了班級,像是北京體育大學的“冠軍班”。
相比較運動員一邊讀書一邊訓練的情況,在退役后重回校園,他們的學習動機更純一些,目標也更加明確,有部分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但本質上講在30歲左右學習某些東西,無疑是錯過了最佳的“學習窗口”,“這會因為不同領域與不同方面的知識有所不同?!币讋|強調,“像是學外語就非常困難,雖然有鄧亞萍成功的例子,但畢竟這還是個別情況,但像是學體育管理,就相對容易上手,因為你可以借鑒之前做運動員時的一些經驗與體驗。”
易劍東最后強調,“很多知識必須在年輕時就得學,一旦錯過這些學習的時間窗口是無法挽回的,也是不可逆的,只有少數領域、少數天才是例外,所以我覺得運動員在退役后重回學校,不具有普遍推廣意義?!?/p>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