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生活頻道 劉旭輝)在朋友圈代購如火如荼的當下,打開微信,刷不出幾條代購廣告反而覺得不正常。對于買家來說,海外代購的產品價格較實惠、質量有保障、款式更潮流;對于賣家來說,代購沒有實體店的房租等成本,風險較小。不過,代購從誕生起就因為假貨泛濫、缺乏監管等飽受詬病,在電商巨頭紛紛布局海外市場的背景下,“朋友圈代購”何去何從尤令人關注。
流行段子背后:朋友圈代購受買、賣雙方追捧
微信朋友圈代購到底有多火,看看那些廣為流傳的段子就知道了。“人生就像微信朋友圈,你永遠不會知道身邊的哪一個好友,會成為下一個代購”,“手里拿著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激動的淚水早已模糊了我的雙眼……終于,終于實現了心中多年的夢想,可以在朋友圈做代購了”。
網友@餃子盒_gg表示,自己找人代購的理由很簡單:“我孩子生下來那天就喝荷蘭進口奶粉,每罐比國內便宜100多,國外奶粉可以喝的起,真的。”價格比較經濟實惠,是很多人代購的理由。有媒體做過一項調查,某奢侈品的到岸價格為400美元,加上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國內消費者購買時幾乎要多花一倍的價錢。除了奢侈品,化妝品、服裝、食品等代購也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產品質量更有保障,是買家鐘情代購的另一原因,這在嬰幼兒產品中尤為明顯。國內頻頻出現的問題奶粉事件,讓一些國內的爸爸、媽媽們對國產奶粉失去了信心,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冒險。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海外代購嬰幼兒產品,甚至愿意為海外代購支付額外的費用。
另外,一些服裝、首飾發布新品之后,可能由于種種原因不在中國內地銷售,單為買件衣服出趟國成本又太高,這讓追求潮流的時尚達人們非常惋惜。海外代購彌補了潮人們無法買到心儀產品的遺憾,得到這部分人的熱捧。
從賣家的角度來說,朋友圈代購火爆的另一重原因,跟這種“熟人經濟”成本低、風險小有關。朋友圈代購生意進入門檻很低,比淘寶開店要簡單,找幾張網圖或者對著商品拍幾張照片,對商品稍加描述、上傳到朋友圈,就算是開業了。與實體店和淘寶網店相比,朋友圈代購以一定的社交關系為基礎,更容易獲得回頭客。賣家還能根據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子,決定賣什么產品,減少了挖掘客戶的成本。
中新網生活頻道梳理發現,流行于朋友圈的代購產品,美國一般以化妝品、營養保健品、母嬰用品為主;歐洲主要是奢侈品牌,如鞋包、手表等;日本則大多是數碼電子產品、潮流服飾和母嬰產品。
朋友圈代購口碑難樹立 “代購個體戶”表示樂觀
盡管朋友圈代購有龐大市場需求、符合賣家和買家的雙重利益,但是由于目前這種私人代購不用營業執照、不用固定場所營業、監管法律條文尚存空白,頻頻曝出假貨橫行、貨品損耗、售后無門等弊端,至今難以樹立起大眾口碑。“——你在朋友圈做代購?——你才代購,你們全家都代購”,儼然已成新一輪的吐槽語。
一部人買家和賣家嘗到朋友圈代購“甜頭”的同時,另一部分卻飽受代購之苦。被集齊了狗血、雞血和雞湯的代購語錄刷屏是小事,一部分人因為代購被詐騙數千、上萬元。沒有信用擔保、評價機制,也沒有第三方交易平臺,火熱的微信圈熟人買賣背后,是諸多消費隱患。
如果說這是朋友圈代購內部的、先天性的缺陷,那么不少賣家應該感覺到,自家的生意也日益經受著來自外部的擠壓。不久前,京東商城“全球購”業務上線,此前已有天貓國際、亞馬遜中國等紛紛涉足這一領域。各大電商巨頭高調介入跨境電商市場,扛起“正規軍”的大旗,無疑對大量散兵游勇的“代購個體戶”形成威脅。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大部分個體代購的生意很快就做到頭了,越來越多國家的商品將出現在電商的虛擬貨架上,從業務規模看,螞蟻搬家式的小代購商根本不具備競爭力。
“大魚吃小魚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市場的規律。”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教授表示,國內外價格存在明顯差異,是代購存在的重要前提,隨著我國開放步伐不斷加大、各類貿易協議的簽署,絕大部分商品國內外價差將不斷縮小。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加上電商巨頭發力,以個體戶為主的代購行業將慢慢退出舞臺。
不過,仍有一部分朋友圈代購族對前景表示樂觀。網友@短發女人告訴中新網生活頻道:“代購的謠言很多,大企業也在做,但是我覺得只要品質好、價格公道,我們的生意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畢竟都是身邊的熟人、朋友在買,他們對賣家的人品、產品有信心。”她介紹一直和姐姐共同做韓國化妝品代購,姐姐每周去韓國一次提貨,她則負責朋友圈的推廣、宣傳。(中新網生活頻道)
?
?
相關鏈接:
面膜微商月入過萬? 海口市民:朋友圈被面膜攻陷
官員朋友圈成腐敗圈:7名獲刑高官涉37名商人
政商“朋友圈”緣何頻成官員仕途“終結者”
生吃茄子刮脂排油?偽科學讓“朋友圈”很受傷
偽科學讓“朋友圈”很受傷 謠言集中三大類
朋友圈微商真那么火? 業內稱很多是軟件做出來的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