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縣橋頭鎮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園舉行拜祭先烈活動。通訊員王家專攝
春風吹拂,碧空如洗。澄邁縣橋頭鎮玉包港的懸崖下波濤翻滾,懸崖岸上蒼翠的松柏環繞著一座聳天紀念碑,碑的正面自上而下鐫刻著遒勁的大字——“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碑”。
驚濤拍岸,卷起浪花飛濺。每年清明節,民眾們來到玉包港烈士紀念園,緬懷祭奠革命先烈,追憶他們的英勇事跡,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頌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寄托民眾對逝去英魂的無限哀思。
91歲的潘宗林戴著渡海作戰英雄代表的綬帶,胸前掛著他戎馬半生獲得的榮譽勛章,推開女兒的攙扶,獨自緩緩走到紀念碑前,垂首緬懷當年一起英勇作戰的戰友們。
“當年我們就是徒手從這片懸崖峭壁登陸海南島的!”潘宗林用手指著那片碧波翻滾的懸崖,記憶回到了65年前登陸海南島的那個黑夜。
1950年3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軍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瓊崖縱隊副司令馬白山,率領一個加強團2937名指戰員,分乘81只大小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起航渡瓊,在橋頭玉包港趁著夜黑風高強行登陸。
“我們為解放海南島在海上做了3個月的戰前訓練,和漁民們同吃同住,感情深厚。”潘宗林回憶說,當年缺乏物資準備,解放軍登陸的船只都是征用漁民的木船。
1950年3月26日晚7時,四十軍118師的加強團分乘81艘帆船從雷州半島的燈樓角揚帆起航,早上8時,加強團在玉包港正面地段分散登陸,船只靠岸后,前鋒戰士毫不遲疑地徒手攀上六七米高的懸崖,然后猛打猛沖,英勇摧毀了敵人防守的碉堡群,使得后來的登陸戰友順利前進和殲敵。
在玉包港以南,有座雷公島。玉包村的村民介紹說,那里漲潮時是一個小島,退潮時就變成一個半島。65年前,加強團有3艘船在拂曉時登陸雷公島,與島上1個營的守敵血戰了2個晝夜,擊斃擊傷敵人200多人,但我軍也損失慘重,有100多人在戰斗中壯烈犧牲,最后只有11人奪船突圍。
晃眼間,距離那驚心動魄的登陸之夜已過了65年。65年來,這片懸崖下波濤依舊翻滾不息,懸崖上的生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4月2日上午,10位瓊崖縱隊老戰士代表及澄邁縣委、縣政府、機關干部、學生代表等千余人在澄邁縣橋頭鎮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園舉行清明拜祭先烈活動。
海風習習,紀念碑前擺滿了人們祭奠先烈的朵朵鮮花,為莊嚴肅穆的紀念園添上一抹哀思,一份力量,一種希望。
?
?
相關鏈接:
解放海南渡海先鋒營老兵鄭福:三炮消滅敵人火力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