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白沙門
“這里犧牲過百余名英雄”
游客瞻仰紀念碑
紀念碑上的悼文
在海口市白沙門公園北端的渡海紀念廣場上,有一座塑像,3位解放軍戰士攜手并肩在沒過膝蓋的海浪中奮勇前行,雕塑底座的一篇悼念1950年在白沙門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文章中,開頭如是寫道:這里發生過一場激戰,這里犧牲過百余名英雄。在海南島解放65年之后,當年悲壯、慘烈的白沙門島之戰戰場幾經變遷,如今已成了海口市最主要的休閑生態公園,而矗立在白沙門戰斗遺址上的這座雕塑,也成了市民、游客憑吊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這是解放海南島
最慘烈的一場戰斗
“這是解放軍野戰部隊第四次潛渡瓊州海峽,預定登陸地點在接近海口市的瓊山縣塔市鄉福創港一帶,在國民黨軍隊的立體圍攻下,陷入絕境的數百名解放軍戰士堅持戰斗2天,直至彈盡糧絕,這是解放海南島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在談到65年前的白沙門島之戰時,省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1950年4月1日、2日,在當時還是一個孤島的白沙門島上,我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
1949年上半年,全國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接著,人民解放軍又以摧枯拉朽之勢,先后迅速解放了華南、西南的廣大地區,至當年12月廣東、廣西全部解放,于是,解放海南的問題提上日程。1950年2月1日至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兵團在廣州召開了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會議決定,準備大規模強渡之前,兩個軍各先準備一個團先遣登陸,以加強島上力量和取得渡海登陸作戰經驗。
為了貫徹“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大批強行登陸相結合”的方針,在瓊縱各部隊的接應下,3月5日下午7時半和3月10日13時,四十軍一一八師三五二團加強營799名戰士和四十三軍一二八師三八三團加強營1000名戰士,先后分兩批偷渡登陸成功。3月26日晚7時,四十軍一一八師三五二團主力及三五三團二營組成的加強團2937名戰士,在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和瓊縱副司令員馬白山指揮下,在瓊縱接應下,成功實施了第三次偷渡登陸。
在前三批偷渡登陸成功的背景下,3月31日夜,四十三軍一二七師加強團3733名戰士,由師長王東保、政委宋維栻指揮,從雷州半島向海南開始實施第四次偷渡。晚上8時許,戰船揚帆起渡,部隊離開雷州半島,向海南島進發,原計劃在瓊山塔市一帶海岸登陸。但是,當我船隊駛到海口的秀英、白沙門海面時,和從秀英港駛來的七艘敵艦相遇,八、九連和機槍連立即迎上去與敵艦展開激烈的戰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