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料中的強震?
地震兩周前,科學家提醒該區域可能有強震;研究者稱地震級別沒預料的大
4月7日-9日,尼泊爾地理學會在加德滿都舉行第七屆尼泊爾地理學大會。會上,一份最新的研究向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做了陳述:在尼泊爾全境中,加德滿都往西與博克拉之間地區是該國發生地震風險最高的地方。這份研究目前已提交給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正在審核之中。
“如果要發生地震,就會是在這個地方。”昨日,該研究參與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保羅·塔珀尼爾對新京報記者說。
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就在預料的地方。
焦點1
地震區域被預測“最可能出大震”
在該研究之前,塔珀尼爾和他的同行,包括尼泊爾礦產與地理部國家地震中心、法國原子能署的科學家們,曾多次發表研究論文,評估喜馬拉雅地震帶再次發生大震的可能性。
其他也有多份發表在重要學術期刊的論文強調了該區域發生強震的可能性。今年4月,有印度學者刊文認為,喜馬拉雅前緣逆向斷裂附近可能會發生大地震,今年2月,《自然》雜志也撰文稱,一場強震可能在喜馬拉雅地區隨時發生。
尼泊爾地震,是科學家們預料之中的嗎?
與塔珀尼爾一同參與了新研究的法國原子能署的勞倫特·波林格認為:“是的”。
根據塔珀尼爾和波林格等人最新的研究,他們預料中的強震會出現在加德滿都往西與博克拉之間地區。
“這里是尼泊爾最危險的地方,因為過去600多年沒有發生大地震,在尼泊爾所有可能發生地震的地方,這里是最可能出現大震的。”塔珀尼爾說,此次地震就發生在當時預測的地區,只不過,破裂帶在加德滿都往西150公里之外終止了,而他們預料中的地震破裂可能還會更往西一點。
除此之外,研究者預料中的地震還可能更大一些,“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我們現在不知道地下的能量是否大部分被釋放出來。”塔珀尼爾說,如果沒有的話,或許在加德滿都以西還會再發生一次大震。
焦點2
每次強震距上一次約六七百年
波林格說,印度板塊每年都要在青藏板塊底下以較快速度擠壓,而這兩個構造板塊邊界上的斷裂帶在數個世紀以來被“鎖定”了,一直到大的地震爆發,才能被“糾正”。
而此次發生地震的地區,上一次發生強震,是在13或14世紀。波林格說,也就是說,在過去的600多年中,這塊地方看起來很“平靜”。
“平靜并不意味著安全,特別是在一個已知的活動斷裂帶上時。”塔珀尼爾也將過去的600多年評價為沒有發生什么大震的“平靜期”。
他說,根據計算,尼泊爾地區發生強震的周期是六七百年左右。1934年加德滿都以東地震,距離此前強震,以及此次強震,距離上一次強震都有六七百年間隔。
當地600年無大震的結論是怎么得出的?塔珀尼爾說,這需要對尼泊爾當地做大量的研究。首先需要查閱歷史文獻,在尼泊爾,大約從800年前開始有了記載,“相比之下,中國的歷史記錄就多得多,有3000年的記載。”他說,歷史數據并不完全準確,比如此前地震可能有村莊被摧毀,但并沒有被記載。
此外還需要做實地的地質分析,看哪兒曾發生過地震。“這次發生地震的地方,有600年沒有移動了。”他解釋,斷裂帶是一直在移動中的,如果其移動受阻一段時間后,當能量超過巖石阻力時,就會爆發地震。
預料≠預測
“這完全不是預測。我們沒法預測地震。”塔珀尼爾說,預測地震意味著科學家知道將在哪一天或哪一年會發生大震,而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判斷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地震,是評估一個地方的地震危險性。
他說,在汶川地震后,西藏一年中發生了7次地震,很讓科學家困惑。“這些大震之間,肯定有個什么機制連著,是需要地震學家去了解的,某一天我們會知道,但還不是現在。這是非常復雜的問題,地震儀紀錄只有百年歷史,相對構造數百萬年活動歷史來說實在是太短了,我們必須保持謹慎。”
在他看來,這次地震并不比他們“意料”的來得早,因為他們“意料中的地震”是在數十年的范疇中,尼泊爾這塊地方會很危險,此次發生地震的時間也屬于其預期的大體范圍中,“但具體哪天發生我們沒法知道。”
■ 追問
地震損失為何這么嚴重?
尼泊爾25日發生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一些地質學家認為,本次地震屬淺源地震,破壞力大,事發人口密集區,對當地抗震性不強的建筑構成嚴重沖擊,導致人員死傷嚴重。
據介紹,地震震級相差一級,所代表的地震強度差別巨大。比如,里氏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大約是里氏5級地震的30倍。震源距離地面越近,對地面造成的破壞力就越大。
全球多家權威機構測定的結果顯示,這次尼泊爾地震震級介乎7.8級和8.1級之間,震源深度介乎11公里和20公里之間,屬于淺源強震,地面震感非常強烈。
這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震中靠近尼泊爾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加德滿都,而當地房屋抗震性普遍較差,難以抵御如此級別的強震。
加德滿都人口超過260萬,占全國人口約十分之一。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先前有關評估認定,加德滿都及周邊地區所住的房屋為不經加固的磚土結構,在地震產生的晃動中非常容易倒塌。
美聯社報道,僅僅一周前,國際非政府組織“地震無國界”召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50名地震學家和社會學家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開會,討論如何讓人口密度高、建筑缺乏抗震設計的加德滿都更好地為可能發生的大地震做好準備。綜合新華社電
未來是否還有較強余震?
26日15時9分,尼泊爾再次發生7.1級地震。昨日,在尼泊爾8.1級地震附近地區已發生2次7級地震。
未來是否還會發生較強余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表示,兩次7級強余震的發生是正常情況。一個8級左右地震的強余震活動持續幾個月都有可能。尼泊爾包括我國西藏受災地區的群眾未來一段時間仍需防范較強余震發生。據新華社電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