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典】第二十八期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二十三)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2012年2月20日,習大大在中國-愛爾蘭經貿投資論壇上的講話中,提到了這樣一句古語:
中國有句諺語叫作:“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愛爾蘭也有句諺語說得好:“縱使思忖千百度,不如親手下地鋤”。今天的中國-愛爾蘭經貿投資論壇,既是兩國企業家的聚會,也體現了兩國工商界齊心協力、抓住機遇、共迎挑戰的信心和決心。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意思是說,與其站在水邊渴望也能得到魚,不如回家結網從而真正捕到魚。
也就是說,總在不切實際地空想、總在艷羨他人的成績,不如腳踏實地耕耘、把愿望付諸點滴行動。
這句話語出《淮南子·說林訓》,原文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而流傳至《漢書·董仲舒傳》里,話語就整理成:“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p>
?。ㄒ唬┡c其艷羨他人,不如 耕耘自我
古人此語,和我們現在的網絡語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其實是如出一轍的。連漁網還沒動手置辦,空想撈魚又有何用?眼望天空是美好的愿望憧憬,腳踏實地則是必要的征程起點。
與其羨慕他人收獲的碩果,不如耕耘自己腳下的土地,所有最終的果實累累,都來自過程里的汗水重重;
與其渴望他人領先于眾的成績,不如埋頭自己的道路奮進,所有看似不凡的結果呈現,都始于積土成山的平凡過程。
所以,只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地務實努力,明天的我必然超越今天的我;只要“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地切實起步,明天的我就能比肩今天的你。
實處著手,耐得住結網的實在功夫,魚蝦滿懷才能夢想成真;
從頭干起,經得起漫長的弱小積累,量變到質變才終將來臨。
?。ǘ┡c其被別人否定,不如將自身建設
與其艷羨他人,不如耕耘自我,這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告訴我們的第一層含義。
而第二層啟示是:他人的成績,就是我們必須效仿的嗎?他人的價值,就是我們必須遵從的嗎?他人的標準,就是我們必須依照的嗎?——“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與其總是在用他人的標準來否定自我,不如建設真正適合自己的美好世界。
他自可在河邊撈魚,我也自可在內陸織網。倘若本身就不在河邊,那么苦學再多的捕魚技巧,都不如發揮自身優勢,編結漁網,差異化生存。
同理,倘若我們總是在用他人設定的價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社會生活,那么,就肯定會感覺到自身文明總是與那些價值理念有所出入、有所不符,從而,就會妄自菲薄、就會崇洋媚外——但是,這是因為,我們選擇的標準器錯了!
這樣的文化自卑心理,就從拿什么來評判自己開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種道路有各種走法。而一個民族精神內核的屹立不倒,是能在保護文化多元的基礎上,保持自我意識、獨立自主生存。
只有堅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建立自我的價值體系、認定自有的切實訴求、選擇自主的發展道路,才是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的邁進,才是從文化自卑向文化自信的轉換。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生活,不是只有捕魚這一種標準;價值,也不是只有一種才是正解。
與其艷羨他人,不如耕耘自我;
與其被別人否定,不如將自身建設。
羨那邊風光春早,回望風景這邊,也挺好。
觀世界風姿繁茂,且看中國風范,又欲曉。
作者介紹:
曹雅欣,青年文化學者。獨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國藝解說者。
“子曰師說”微信號、“學習經典”微信號創始人。
光明網“醉中國”專欄作者。代表作有光明日報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圖書《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國學與時政”系列文章、“學習經典”系列文章,被全國上百家主流網站廣為轉載。
策劃并撰寫了“琴夢中國”系列作品,包括《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
首創“國藝演說”的文化藝術傳播方式,運用于“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琴歌藝術音樂會中,并擔任音樂會的文化主持。
始終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把國學、國藝做時代性解讀。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出訪的“二重唱”與“大協奏”
習近平就尼泊爾地震向尼泊爾總統致慰問電
亞非領導人重走萬隆路 習近平夫婦走在前列
習近平結束今年首次出訪回到北京
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