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號角
喚起瓊崖抗戰熱情
“送哥出,在前行,妹送你,相陪伴,送哥自愿去前線,哥在胸前紅花掛,望哥機智與勇敢,保國保家流血汗,消滅日寇才回家,歡慶勝利儂心寬。……”行走在已被蒼翠灌木和野草掩蓋的潭口古渡口邊,冼因云用走板的腔調唱起了一首海南話民謠,“這是小時候村里的老人們教的,聽說是在渡口那一仗后瓊山地區特別流行的。”
歌聲悠悠,穿透山林,潭口渡口邊,汩汩流淌的南渡江水安靜地傾聽著。
潭口阻擊戰,發生在日軍侵瓊第一天,發生在國民黨軍大幅潰敗的時候,打響了人民武裝的名字,讓瓊崖人民看到了真正抗日的隊伍,成為喚起瓊崖人民抗戰熱情的號角。吳克之后來在回憶錄中說,潭口一戰后,許多愛國青年紛紛要求參軍參戰,一些群眾捐出了槍支彈藥,甚至有些失掉聯絡的國民黨區鄉行政人員、警察、地方武裝以及各地的民眾抗日自衛團,也要求獨立隊予以收編或派人領導他們。
短短一個月時間,獨立隊的人數翻了3倍多,從3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1939年3月,瓊崖特委將獨立隊擴編為瓊崖抗日獨立總隊,下轄3個大隊和1個特務中隊。到1939年底,以瓊文抗日根據地為重心,瓊崖的共產黨員迅速發展到9000多人,成為瓊崖抗戰的核心力量。
瓊崖人民的抗戰熱情和勇氣被極大地激發起來,有些地方出現了兄弟、父子、夫妻一同參軍上前線的情景。
“我們村前后有幾十人離開家鄉參加了革命,村民們也積極支持革命,黨的交通站就設在村里,往來的革命同志很多,到了玉仙村就像到家一樣。”凝視著紀念亭中的石碑,冼因思特別驕傲:“聽父老們說,不論敵人如何迫供、引誘、拷打,全村沒有一個人叛變革命,如冼開章,被日本鬼子抓后,不論如何毒打都絕不開口講話,還有冼開登,被日本鬼子抓后寧死不屈,最后被殺害了。”
臨走前,再回望這片曾被熱血澆筑的江岸,松柏蒼翠、碑石巍巍,潭口渡口阻擊戰紀念亭屹立江岸高地,這是用民族意志和革命勇氣筑起的豐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