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5年4月26日,尼泊爾加德滿都國際機場,印度軍用飛機抵達機場。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道?2500多萬年前,印度還是一個快速滑動的板塊上的獨立島嶼,它與亞洲大陸發(fā)生了碰撞。這兩個板塊仍在繼續(xù)相撞,每年以1.5到2英寸(約合3.81厘米)的速度相互擠壓。這些力量令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世界最高的山峰,并引發(fā)災難性的地震。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26日報道,數十年來,專家一直警告加德滿都人民要注意這種危險。鑒于地質構造、令地震震動加劇的地質情況,以及建筑物的構造不嚴謹、抗震能力差,尼泊爾在25日出現的慘重傷亡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
設在加州門洛帕克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地質災難協(xié)會(GeoHazards International)是一家試圖幫尼泊爾等較為貧窮、脆弱的地區(qū)為應對災難做準備的機構。該機構指出,每隔75年,這里就會發(fā)生一次大地震。
81年前的1934年,在尼泊爾東部距離珠峰大約6英里(約合10公里)的地方發(fā)生8.1級地震,共有1萬余人喪生。1988年,共有逾1000人在一次規(guī)模較小的6.8級地震中喪生。
國際地質災難協(xié)會的總裁兼創(chuàng)始人布萊恩·塔克(Brian Tucker)說,上世紀90年代,他所在的組織曾預測,倘若1934年的地震再次發(fā)生,就會造成4萬人死亡——這是因為人口在向這座城市遷移,高大而脆弱的建筑物將會坍塌。
國際地質災難協(xié)會在4月的更新信息中寫道,“這里的年均人口增長率為6.5%,而且城市密度位于世界最高之列;在這種情況下,住在加德滿都谷地的150萬人明顯面臨著嚴重而且越來越大的地震風險。”
該組織協(xié)助成立了一個本地非營利組織,以繼續(xù)進行準備工作,其中包括學校和醫(yī)院的加固。
25日的地震發(fā)生在加德滿都西北地區(qū),震源相對較淺,所以地表的震動更加強烈。但是由于震級為8.1級,所以釋放的能量比1934年的少。
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地質學教授羅杰·比爾漢姆(Roger Bilham)曾研究過該地區(qū)的地震歷史,他說,震動持續(xù)了一到兩分鐘,斷層沿著斷裂帶滑動了約10英尺,斷裂帶長達75英里,從加德滿都穿過。
?
這場地震“讓整個城市向南移動了10英尺”(約合3.048米),比爾漢姆博士說。
最高達6.6級的余震多數發(fā)生在加德滿都的東北部。
25日的地震有可能只是更大地震的前奏,但比爾漢姆說可能性并不大。
報道稱,加德滿都和周圍的山谷坐落在一個古老而干涸的湖床上,這也是該地區(qū)在地震中受到嚴重損毀的原因之一。“非常非常軟的土壤,松軟的土壤放大了震動,”塔克博士說。
該地區(qū)的陡峭山坡也很容易發(fā)生雪崩,就像25日的地震在珠穆朗瑪峰上引發(fā)的雪崩一樣。
并非只有加德滿都預計會發(fā)生致人死亡的地震。
塔克說,德黑蘭、海地、秘魯利馬,以及印度尼西亞巴東同樣容易發(fā)生地震。這些地方附近的構造斷層都處在緊張狀態(tài),但建筑標準和災難預防則似乎不夠充分。
不過,并非所有地方都這樣麻痹大意。過去76年,土耳其北部的一個斷層附近發(fā)生了許多地震,該斷層從該國的東部開始,朝著伊斯坦布爾的方向,向西部延伸。1999年的一場地震曾導致超過1.7萬人遇難,多數遇難者位于伊斯坦布爾東部的伊茲米特市。人們的預期是,下一次大地震的震中將在伊斯坦布爾或其周圍。
“伊斯坦布爾是執(zhí)行建筑規(guī)范最積極的地方,”塔克說。“我認為伊斯坦布爾做得很不錯。”
?
?
?
?
相關鏈接:
尼泊爾強震已導致超4000人遇難 人數仍可能上升
多家航空公司否認尼泊爾航線加價
尼泊爾強震遇難人數升至3815 逾500萬人受影響
中國空軍出動4架伊爾-76運輸機赴尼泊爾救災 14軍某工兵團已出發(fā)
尼泊爾警方:強震已致3617人遇難 6515人傷(圖)
外媒:官員稱尼泊爾強震已經導致3218人遇難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