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居民生活飲用水免費檢測中三成水樣不合格,其中二次供水問題較大——
怎樣打好“病從水入”阻擊戰?
近日,海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了增強市民的安全飲水意識,開展了一次海口居民生活飲用水免費檢測活動。
這本是一次平常的便民活動,沒想到檢測結果卻讓不少人吃了一驚:市民自采送檢的19份飲用水樣品,有5份顯示總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1份錳含量超標,不合格率約為32%。
而這6份出現問題的飲用水樣品,3份來自自備井,3份來自二次供水。
盡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次的檢測結果并不完全具有代表性,理由包括水樣不是在海口全市范圍內采集、有些水樣并不是飲用水、市民自己采樣過程中可能造成水質污染等,但這個檢測結果還是讓不少市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生活飲用水安全,特別是小區二次供水安全上來。
[案例]
蓄水池未清洗
5住戶腹瀉
從2012年3月份以后,小區飲用水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海口國貿大道16-1號鈺翔花園的90戶居民。
由于經營虧損,鈺翔花園原來的物業管理公司在當年3月撤離,之后小區業主委員會遲遲成立不起來,整個小區便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小區蓄水池的清洗工作自然也無人主持,而這個蓄水池最近一次清洗時間是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時,已有近一年半時間沒有清洗、消毒、檢測。
事實證明居民的擔心并不多余。到2012年8月10日,鈺翔花園小區有3戶家庭共5人出現腹瀉癥狀,大多以小孩為主,其中一名鬧腹瀉的孩子到醫院檢查,化驗結果確定孩子為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
小區居民多次向相關部門投訴,希望盡快對小區蓄水池進行清洗消毒,解決小區飲用水安全問題。
海口市衛生監督局接到居民投訴后,第一時間派出衛生監督員對鈺翔花園的蓄水池衛生狀況進行檢查。經了解,這個小區使用市政二次供水,小區通過半地面蓄水池變頻加壓供水,水池入口加不銹鋼反扣蓋并上鎖,水池周圍堆放著還未來得及清理的塑料垃圾。
衛生監督員當即提出整改意見,要求小區業主請專業清洗隊對半地面水池及供水管網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及對管道進行沖洗和消毒,水質經衛生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其次加強小區二次供水衛生管理,清理水池周圍的雜草、塑料垃圾及枯葉;再次要求業主代表對小區各住戶進行飲用水衛生知識宣傳,對腹瀉住戶家庭盛水器用漂白精片進行消毒;最后要求每半年要對水池進行清洗消毒和水質檢測,并做好清洗記錄。
很快,小區業主請來專業清洗公司,對半地面水池清洗消毒及管道沖洗完畢,疾控部門通過了水質檢測,鈺翔花園的住戶終于解決了飲用水安全問題。
[分析]
二次供水為何污染隱患大?
建設不規范
二次供水為何污染隱患大?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小區二次供水設備建設不符合用水安全是一個重要原因。
海口海甸島一小區為解決小區居民用水難問題,專門投資6萬元,增設了一口蓄水池。沒想到蓄水池投入使用不久,就有居民反映水質渾濁有異味。衛生監督人員現場檢查發現,距離新建蓄水池不到3米遠的地方居然是化糞池,而且化糞池的水管從蓄水池上方穿過。由于建好的蓄水池已經無法更改,而化糞池對飲用水有極大的污染隱患,最終該小區棄用了這口蓄水池,6萬元打了水漂。
在海甸島另一家小區,住戶發現水龍頭里的飲用水擱置一夜后就出現發臭現象,而且長期如此。疾控人員多次上門檢測,可采集的新鮮水樣并沒有發現問題。衛生監督人員隨后全面排查小區內的供水管道,終于找出問題飲用水的“兇手”是小區內的供水管道,這些管道使用的是非飲用水管。
據了解,為了保障二次供水用戶的用水安全,我省出臺的《海南省城鎮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對二次供水蓄水設備有非常明晰的規定,“海口很多二次供水單位沒有按照規定做好。”海口市衛生監督局學校與飲用水衛生監督科副科長楊來輝說,前不久衛生監督人員對海口鳳翔路一家四星級酒店進行檢查時,發現位于酒店地下室的蓄水池用水泥完全封閉起來了,沒有門可以進入蓄水池內,根本不能定期清洗和消毒。位于海甸島的一所小學,學校蓄水池距離房頂只有40多厘米,專業人員清洗水池時只能爬進爬出。
海口市衛生監督局局長林生綠認為,出現上述問題的一個原因在于海口市新建、改建、擴建的供水衛生設施的預防性衛生監督未能納入工程項目“三同時”(選址、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很多供水工程由于沒有衛生部門的提前介入,出現了選址不科學、水池近距離內存在污染源等問題,致使部分供水建設項目衛生設計不合格、衛生設施達不到規定要求。而供水管理部門接管后無能力再進行改造,導致后期管理困難,存在著飲用水衛生安全隱患。
據了解,目前,供水設施選址、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工作由住建部門負責,城市供水衛生管理工作由水務部門負責,衛生部門則負責城市供水衛生監督和水質監測。這種衛生部門未能提前進行預防性監督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甚至導致一些供水設施工程既浪費資金又留下飲用水安全隱患。
清洗打折扣
按照《海南省城鎮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二次供水設施應每半年進行一次全面清洗和消毒,并對水質進行檢驗,但這條規定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一些單位或小區打折扣。
據楊來輝介紹,從事飲用水供水、管水和供水設施清洗、消毒、檢修的人員,必須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監督人員在日常檢查中發現,很多小區物業清洗蓄水池時,由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直接清洗。這些非專業人員從市場上買來一些未經過消毒的掃把和刷子,直接刷洗蓄水池墻面,使用衛生不過關的工具為水質污染埋下隱患。同時,清洗人員沒有經過健康體驗,不確定健康狀況,也埋下人為污染隱患。此外,非專業人員清洗水池時,不能科學使用消毒劑,而消毒劑量小達不到消毒效果,量大又可能腐蝕管道,這也是安全隱患。
海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與有害因素檢測科科長楊浩告訴記者,現在申請水質檢測的小區非常少,大多是一洗了之。因此建議小區居民加強安全用水意識,要求物業每半年清洗、消毒一次蓄水池,并把水質檢測情況張貼出來,這樣就能確保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林生綠告訴記者,定期清洗蓄水池并檢測水質是確保飲用水安全的前提,但目前海口一些老小區、破產企業小區及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這方面做得不夠,很難做到半年清洗一次。另外,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等二次供水單位負責人依法管水意識淡薄,自身衛生管理措施不落實,未按規定對二次供水蓄水設施定期清洗、消毒和水質檢測,未按規定做好蓄水池入口、透氣管口、溢流管口等設施衛生防護工作,易造成飲用水水質污染。
設備老化
在日常對飲用水進行衛生監督工作中,海口市衛生監督局發現,海口自建設施供水和二次供水存在管材老化等問題亟待解決。
海口市衛生監督局副局長李松告訴記者,現在海口市老城區有部分二次供水單位由于供水管材老化腐蝕,供水設施、設備老化落后,加壓供水設施及供水管網大多不符合要求,導致住戶管網末梢水水質出現渾濁或發黃現象。
另外,目前市政供水管網工程未鋪設到的偏遠地區,如新埠島、瓊山大道等地區使用自建集中式供水,自建設施供水及二次供水設施老化落后,以致地下水水質變化時出現水質異常。
楊浩建議,對于一些管道老舊的小區,可以通過安裝濾水器對水質進一步過濾,不過應定期更換濾水器的濾膜、濾芯,避免造成水質二次污染。如更換頻率過低,濾芯在凈水過程中負載過大,遭受污染后,反而增加居民用水安全隱患。
另外,衛生監督部門發現,有不少居民直接把生活飲用水管和太陽能熱水器連接在一起,甚至直接用熱水器加熱后的水煮飯和飲用,這樣都有可能造成飲用水污染。
監測存盲區
據海口市衛生監督局提供的數據:海口全市有7500多家供水單位,截至2014年12月31日,海口衛生監督人員僅對2800多家供水單位進行監督管理,發證管理供水單位只有564家。其中海口市衛生監督局發證管理492家,秀英區衛生監督所發證管理23家,龍華區衛生監督所發證管理3家,瓊山區衛生監督所發證管理38家,美蘭區衛生監督所發證管理8家。
林生綠認為,海口市相關部門無法對飲用水的日常監督和水質監測真正做到全城覆蓋,主要原因是人手太少。
據林生綠介紹,現在目前海口全市、區衛生監督機構在編人員僅82人,卻要負責全市1萬多家各級各類飲用水供水單位及涉水產品、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職業病診斷機構與放射衛生、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學校及托幼機構等衛生監督管理。其中,海口全市目前僅有18人負責水質監測工作,人員和技術明顯不足。
由于飲用水監管領域廣、對象多而監管人手少,難于完全開展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因此存在一定的生活飲用水安全隱患。
此外,林生綠還認為,現在海口生活飲用水監管機制并不完善。生活飲用水管理涉及到水務、住建、衛生等部門,而在實際管理中,有的部門依法履職不到位,部門間相互協調與配合不夠,導致部分供水單位疏于管理。
[對策]
建議改革現行供水管理體制
誰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每人每天應當攝入不少于2000毫升的水分,一個人一生按80年計算,飲水量將達到70多噸。飲用水和每一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如何提高二次供水單位飲用水水質達標率,確保居民飲用水衛生安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強化職能部門和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單位或管理單位履行飲用水管理職責是基本要求。此外,衛生監督管理部門有關人士還就改革現行供水管理體制提出建議。
一是將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加壓供水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逐步取締自備水源和自行取水現象,改為自來水公司統一集中供水。
二是安排專項建設資金,有計劃有重點地逐年改造海口市不達標的二次加壓供水設施,做好供水設施及管網改造和維護工作,通過自來水供水企業直管到戶等多種途徑,解決老城區及破產企業、無人管理或產權不清的供水單位衛生管理問題,從根本上改善供水單位的供水衛生狀況,消除飲水污染隱患。
三是本著誰付費誰受益的原則,將二次加壓供水的運行、設立供水清洗消毒專項基金或將管理成本費用納入水費中或單獨設立收費項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解決一些單位因無清洗經費無法安全供水的問題,使二次加壓供水納入良性運行軌道,健康發展。
楊浩則認為,現階段應加大對各級疾控生活飲用水監測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專業隊伍的業務素質,逐步開展轄區生活飲用水監測工作,清除生活飲用水監測盲區,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林生綠建議建設供水工程應有預防性衛生監督。以后凡新、改、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最好先經衛生疾控部門進行選址與設計審查、竣工驗收的預防性衛生監督,以保證其符合衛生要求。據林生綠介紹,國內一些省份多年前就已經這樣操作,海南這方面工作相對滯后。
[釋疑]
海口三大水廠
供應水可放心喝
居民送檢水樣出現問題令不少市民擔心“病從水入”,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如果做好二次供水的安全措施,市民的這個擔憂顯得多余了,因為從海口三大水廠出廠的水是合格的。
記者從海口市水務部門獲悉,目前海口城區100多萬人的生活飲用水,主要由米鋪水廠、永莊水廠及儒俊水廠供應。其中永莊水廠擔負著秀英區和龍華區一部分片區的供水;儒俊水廠擔負著府城、桂林洋、靈山地區的自來水供應;剩下的海口近一半城區則由米鋪水廠供水。
“疾控部門每年逢雙月就會對三大水廠進行定期監測,從監測情況看三大水廠供應的飲用水還是令人放心的。”楊浩告訴記者,今年第一季度,海口市疾控部門共對全市432間供水單位的754份各類生活飲用水進行監測,其中監測市直屬水廠3間,監測水樣10份,合格率100%;監測市政地下車間供水6間,監測水樣6份,合格率100%;監測二次供水單位372間(含學校二次供水),監測水樣564份,合格率95.4%;監測各類學校75間,監測水樣191份,合格率95.8%;監測各類直飲水27間,監測水樣75份,合格率85.3%。
海口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擔負海口約一半城區的供水任務,公司副總經理王芬介紹,海口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主要通過米鋪水廠向城區供水,確保市民飲用水安全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頻率和有關標準、方法,定期檢測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的水質,同時定期接受衛生監督部門及供水主管部門對水質的督察,接受國家住建部每年一次的省級交叉檢查。2015年第一季度出廠水水質合格率100%,管網水水質綜合合格率99.7%(國家要求不低于95%),海口市市政供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標準要求。(本報海口5月5日訊)
《海南省城鎮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對二次供水蓄水設備有非常明晰的規定,要求二次供水蓄水設備應加強衛生防護,低位水池10米范圍內不得有廁所、垃圾堆、污水溝等污染源;高位飲用水箱應專用,不得滲漏,水箱入孔位置和大小要滿足水箱內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并加蓋上鎖。
水箱溢水管與泄水管不能與下水管道直接連通,水箱的材質和內壁涂料應無毒無害,水箱的容積和設計不得超過用戶48小時的用水量,水箱不能與市政供水管道直接連通,水箱管道不能與非飲用水管道連接等。
按照規定,每半年應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全面清洗、消毒,并對水質進行檢驗。
對于自建設施供水的水源、水井應當加蓋或密封,水源30米范圍內不得有滲水性廁所、污水坑、糞池及垃圾、廢渣等污染源。
名詞解釋
二次供水就是集中式供水在入戶之前經再度儲存、加壓和消毒或深度處理,通過管道或容器輸送給用戶的供水方式。
?
?
相關鏈接:
86批次飲用水抽檢不合格 “貴族水”阿爾山進黑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