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劉歡)9日下午,互聯網高管王淳《我的特殊月子》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書真實記錄了王淳數次挑戰自我,以47歲高齡通過試管嬰兒艱難求子的全過程。王淳希望將該書“獻給從未放棄做母親的姐妹們”,并把樂觀、堅持傳遞給她們。
47歲成功求得雙胞胎 出書傳遞樂觀精神
年過40歲,一直醉心事業的王淳,想要孩子了。這一念頭剛萌芽,就不斷被醫生勸阻,“不可能”,“幾率太小了”。王淳不信,試管嬰兒是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嘲笑、打擊、絕望,都不怕。經歷多番失敗,她終于成功懷上一對雙胞胎。
然而懷孕以后,還有一道一道的關卡要過。先兆流產、孕期糖尿病、羊水少、孕晚期出血,王淳用“步步闖關、步步驚心”來形容她的懷孕歷程。
懷孕初期,王淳就遵醫囑在家保胎。拿事業當生命的王淳,突然歇下來,覺得不習慣。王淳用“每天躺著的、孤獨的歲月”來形容那段日子。王淳的老公當時靈機一動:“你寫日記吧”,促成了這本書的出版。
該書以時間為序,采用王淳切身體驗的典型實例配合專業知識講解,生動全面地講述了大齡媽媽在備孕、受孕、懷孕后及生產后月子的護理等幾個關鍵節點需要注意的問題,既具專業性,又有可讀性。
王淳表示,想把樂觀、堅持傳遞給職業女性,特別是那些過了適齡孕期的大齡媽媽。王淳的愛人張力軍則表示,這是一個弘揚正能量的、勵志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堅持一定能成功”。
教育孩子注重習慣養成 多拿時間陪伴
在物質條件豐富的同時,孩子們很容易養成任性的壞習慣。王淳的寶寶也不例外。
“一歲多的時候,孩子們有一個壞習慣,想要什么,就躺地上哭。”王淳的辦法是不理。“別管他”是王淳的口頭禪,甚至孩子們很早就學會了說這三個字。“對孩子不能溺愛。”盡管算是“老來得子”,王淳也保持著自己的理性。
她對孩子的習慣養成也比較在意。要吃飯,就必須坐在餐椅里邊吃,喂飯的人也盡量不要說話。她認為,從吃開始,專心地吃,將來才能專心地去別的事。
每到周末,王淳只要有空,就會去聽一些關于早教的講座,有時也會拉著老公一起去。“要跟孩子一起成長。”在平常的工作日程上,王淳也會把陪伴家庭寫入自己的工作時間表。
“我們不能陪孩子太長時間,所以我們希望能把孩子培養成獨立的人、有價值的人。”
專家觀點:不包辦 不急功近利
對于如何教育孩子,當天到場的資深生涯規劃師沈莉為家長們提供了自己的建議。
她認為,首先應深度理解父母和孩子的關系。“父母和子女應是‘老司機和小司機’的關系。引導,但不要包辦。”在她看來,有的父母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價值和人生理想的替代品,還有的父母把孩子當成小皇帝,這都是不合適的。“應該真正把孩子當成人來養。這意味著平等尊重和信賴,彼此的獨立。有的媽媽總說,我這輩子就是為了你而活著,這是可怕的。”
她同時表示,對孩子的成長不要急功近利,要從孩子一生的發展來考慮。孩子對未來的態度、孩子的自信心和習慣,比分數和名次更重要。
她還建議,父母要把對孩子的過度關注轉移到自己的成長上來。因為父母關系的和諧、家庭的溫暖、父母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也至關重要。
沈莉最后強調,孩子的早教并非認多少字,會算數,會什么特長,而是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可以探索的環境。“自由探索、好奇心、主動信賴、自由閱讀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利的。”
?
?
相關鏈接:
儋州一建筑工人被“重金求子”騙兩萬多 揭秘騙局過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